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其中增列的29种新专业引发广泛关注,而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更是成为焦点。今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的这一专业将迎来首批本科生,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广东省及各地级市对低空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已纷纷发布相关发展规划。去年,《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旨在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则明确要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在国家低空经济试点重点区域的政策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低空产业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深圳、广州、珠海等地聚集了大疆、亿航、小鹏汇天等一批在无人机、航空电子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对低空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家祥表示,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培养工科人才的重要基地。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学校积极响应广东省构建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具体行动,该专业与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融合了低空运动体优化设计与综合运用、低空通信与交互智联、复合导航与自主感知、协同决策与智能控制、低空运行与安全管理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它聚焦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了航空、通信、电子、控制、机械、交通、人工智能、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具备低空领域设计、研发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招生方面,华南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今年将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并成“AI与低空技术”工科试验班,共招生170人。这种招生模式既体现了专业之间的融合性,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入学后,在大一学年末可根据个人意愿进行专业分流,这种灵活的培养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对于华南理工大学而言,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重要创新。学校将依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环境。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这一专业的设立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在低空制造、低空服务、低空应用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华南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首批本科生的入学,他们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大湾区低空经济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