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京东集团联合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达111.8点,环比回升0.2点,在连续4个月上涨的同时创下年内新高。这一数据折射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态势,尤其在“618”年中大促与国家补贴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电商物流行业迎来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消费热情高涨,业务量指数全面攀升
6月,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回升至130.8点,环比上涨0.6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分别增长0.9点、0.4点和0.9点,东部地区以显著优势领跑全国。农村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农村业务量指数达130.4点,环比上涨0.8点,其中东北地区以1.7点的涨幅居首,中西部农村业务量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从需求端分析,家庭囤货、夏季应季商品采购需求激增,叠加AI智能设备、潮玩盲盒等新兴品类走红,推动农村业务量同比增速年内首次突破30%。此外,关税波动背景下,跨境电商平台加大外贸商品推广力度,进一步拓宽了消费选择。例如,进口美妆、智能家居等品类通过直播电商等渠道实现销量倍增,成为拉动业务量增长的新引擎。
供给端提质增效,企业运营持续优化
业务量激增倒逼电商物流企业提升供给能力。6月,人员指数回升0.3点,反映企业用工需求扩大;实载率指数上涨0.4点,表明干线运输效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设施利用率提高带动成本指数回落0.4点,连续5个月运行于120点以下,行业降本增效成果凸显。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亦为行业注入动能。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数码家电领域订单量激增,相关物流需求占比提升至25%,对运力调度、配送时效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通过智能仓储系统、无人配送车等技术手段,有效缓解了短期压力。例如,京东物流在长三角地区部署的“地狼”机器人仓库,分拣效率提升3倍,为大促期间履约率稳定在98%以上提供保障。
短期挑战仍存,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尽管市场整体向好,但6月数据也暴露出部分短板。受促销单量激增影响,库存周转率指数和物流时效指数分别回落0.8点和0.3点;网点爆仓、配送延误导致履约率和满意度指数微降0.2点和0.3点。数码家电领域因大件商品占比高,退换货物流不畅问题尤为突出,部分企业投诉率环比上升15%。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指出,行业需加快构建弹性供应链体系,通过动态路由规划、应急仓储布局等手段提升抗冲击能力。同时,随着毕业季和暑期旅游旺季来临,户外装备、旅行用品等品类需求预计增长20%,电商物流市场有望延续上升势头。
展望: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驱动”
当前,电商物流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催生“分钟级”配送需求,推动行业向高时效、高柔性方向演进;另一方面,绿色包装、循环箱使用等环保举措逐步普及,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成为企业竞争新维度。
京东集团物流规划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大在低空物流、氢能卡车等领域的投入,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全国核心城市“半日达”覆盖率超90%。可以预见,在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电商物流有望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跃升,为消费市场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