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海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检公司”)在沪正式揭牌成立。作为上海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载体,上检公司将聚焦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提升,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与先进制造业高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高质量服务支撑。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战略定位:构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上海标杆”
检验检测认证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是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据统计,全球80%的贸易活动涉及质量认证,而我国目前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上检公司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组建,整合了原隶属于不同部门的12家国家级、市级质检机构资源,涵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NQI核心要素,形成“全链条、一站式”质量服务能力。公司董事长李明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我们将以‘资源集约化、服务专业化、布局国际化’为路径,打造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贸易需求的‘上海质量方案’。”
服务大局:锚定“五个中心”建设精准发力
根据规划,上检公司将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目标,重点布局三大领域:
一是支撑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公司已建成国内首个AI芯片可靠性测试平台、生物医药CRO(合同研究组织)全流程认证体系,并牵头制定12项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标准。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检公司联合特斯拉、上汽等企业开发的电池安全认证体系,已纳入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UN GTR)修订草案。
二是赋能先进制造业升级。 针对上海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公司推出“在线检测+数字孪生”服务模式,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帮助企业将产品缺陷率降低30%以上。目前,该模式已在江南造船、中国商飞等企业应用。
三是打通国际贸易“最后一公里”。 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上检公司设立了全国首个“国际认证协同服务中心”,可同步出具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沙特SASO认证等38国市场准入证书,企业认证周期从平均90天压缩至15天。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出口产品因质量认证问题导致的退货率同比下降42%。
创新突破:打造质量领域“新质生产力”
上检公司同步发布了三大创新平台:
全球质量数据中台:汇聚200万组行业质量数据,利用AI算法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与改进建议;
碳足迹认证实验室:开发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系统,服务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绿色出海;
“一带一路”质量培训基地: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德国TÜV等机构,每年培养500名跨国质量工程师。
“质量认证正在从‘事后检验’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院长王伟指出,上检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质量基础设施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其“技术+标准+数据”的服务模式有望重塑全球产业质量竞争格局。
全球视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抢占话语权
作为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上检公司已主导或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47项,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工业机器人性能评估等领域提出8项中国方案。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地设立5个海外实验室,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认证网络。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揭牌仪式上强调:“上检公司要成为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质量先锋’,通过制度型开放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规则接轨,让更多‘上海认证’成为全球市场信赖的‘金字招牌’。”
随着上检公司的启航,上海正以质量基础设施为支点,撬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这艘“质量航母”的远航,不仅将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更将为全球产业治理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