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市场监管总局重点活动——“压实‘两个责任’ 共享食品安全”主题论坛在北京盛大举办。此次论坛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深化落实路径,为食品安全治理注入新动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论坛上透露,经过全系统不懈努力与社会各方协同配合,“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成效显著。目前,责任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工作机制高效运转,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在深化落实“两个责任”方面,未来将着力抓好四个关键方面。一是深化认识,增强落实的思想与行动自觉,让各方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健全机制,推动落实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优化责任分配与工作流程;三是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机制落地生根、发挥实效,避免责任悬空;四是共治共享,营造人人关心、参与、受益的社会共治氛围,形成食品安全治理的强大合力。
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层面,相关部门将在深入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制度。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督促指导,强化风险意识。持续在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果上发力,推动“两个责任”真正落地见效。
餐饮食品监管领域,近年来聚焦全链条主体与风险环节,突出校园餐、网络外卖、连锁餐饮等重点领域,创新监管模式,连续出台多项规定,构建起系统完备、精准施策的制度体系。未来,还将在完善制度体系、精准落实责任、浓厚社会共治氛围三方面持续发力。
地方在落实“两个责任”上也亮点纷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立足“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使命,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将2.59万户食品主体纳入分级管理,精准匹配3500名包保干部。通过创新“四个体系”闭环机制与企业自治模式,实现风险隐患前端处置808处,推动规上食品企业产值达252.6亿元。同时,“互联网 + 明厨亮灶”覆盖121家学校食堂,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智慧监管成效显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在顶层设计上,自治区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制定分类督导指引与高风险主体包保清单,细化防控措施。部门协同方面,明确集中用餐单位包保责任,建立风险会商机制,移送大量食品案件与线索。制度创新上,推行多项特色制度,7469家学校食堂实现监管干部全量包联。激励约束层面,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履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面对食品消费规模大、80%食用农产品靠外埠供应、餐饮入驻外卖平台多等监管挑战,以“四个最严”为遵循,锚定“三年目标”,将大量经营主体纳入平台,依托众多相关人员整改大量问题,整改率高,考核保持A级,抽检合格率与市民满意率双提升。
山东省高密市以创新理念展现基层食安治理路径。建立三级包保体系,实现食品主体全覆盖管理,通过“两提醒”机制推动监管转变,整改大量隐患。通过多种群众参与活动,让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攀升。
此次论坛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深化落实指明了方向,各地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随着各方持续努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将得到更坚实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