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各线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下降,但同比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收窄,市场呈现“筑底企稳”特征。分析人士指出,政策红利释放叠加传统销售旺季效应,推动核心城市成交量回升,但二手房挂牌量高企仍对价格形成压力,市场分化格局持续深化。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环比普降但降幅分化,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跌幅领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整体下降0.3%,其中一线城市降幅0.3%(扩大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降幅0.4%(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降幅0.4%(与上月持平)。二手住宅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分别下跌1.0%、0.7%和0.6%,一线城市跌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降幅略有收窄。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3%,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环比上涨城市,主要得益于核心区优质改善型项目入市及外围区域限购政策放松。而广州、深圳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和0.4%,二手房价跌幅均超1.2%,显示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新房价格环比降幅控制在0.2%以内,但沈阳、长春等城市跌幅仍超0.6%。
同比降幅持续收窄,政策效果逐步渗透
同比数据方面,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0.7%(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2.1%和3.4%(降幅均收窄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降幅同样呈现收窄趋势:一线城市下降6.8%(收窄0.3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7.2%和7.5%(分别收窄0.2个和0.3个百分点)。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称,同比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表明前期“一城一策”调控及信贷支持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优化公积金贷款)正逐步发挥作用。他特别指出,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因产业集聚、人口流入及改善需求释放,成为市场回暖的“领头羊”,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因库存压力较大,价格调整仍需时间。
核心城市外围限购松绑激活需求,但二手房挂牌量仍处高位
近期,北京、上海等城市进一步优化限购政策,例如北京放宽五环外购房资格、上海外环外区域取消非户籍人口社保年限限制,直接带动外围区域成交量回升。据链家数据,9月北京五环外新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15%,上海外环外二手房带看量同比增加20%。
然而,市场复苏仍面临挑战。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量截至9月底达850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二三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张波提醒,尽管成交量回升,但“以价换量”特征明显,部分业主为加速出售主动降价,导致价格端承压。例如,广州天河区某楼盘二手房源挂牌价较年初下调8%,但仍需3个月以上才能成交。
展望:四季度市场或延续“结构性回暖”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及年底开发商冲刺业绩,四季度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北京、上海等城市限购放松将吸引更多改善型需求入场,而三四线城市则需依赖“保交楼”推进及产业导入提振信心。
不过,专家强调,当前市场仍处于“弱复苏”阶段,需警惕部分城市库存去化压力反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邹琳华建议,下一步政策可加大对三四线城市的财政支持,例如通过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消化存量住房,同时避免一线城市过热导致调控政策收紧。
结语
2025年9月房价数据折射出中国楼市“底部盘整、分化加剧”的特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核心城市凭借资源优势率先回暖,而多数低能级城市仍需破解高库存难题。未来,如何平衡“防风险”与“促稳定”,将成为房地产调控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