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盛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圆满收官 参展人次破30万

2025-10-22 08:15:14 来源: 综合人民网
  ——京津冀爆款农产品热销,国际展区促全球农业合作

  近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圆满落幕。本届农交会以“聚力品牌强农,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19个国家的6000余家企业参展。据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参展人数超30万人次,日均客流突破10万,现场销售额超1亿元,达成意向合作8500余项,创下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精品品牌引领消费,直播带货成新亮点

  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立“精品品牌展区”,汇聚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新兴潮牌。天津沙窝萝卜、岳龙甘薯、山西平遥牛肉、宁夏滩羊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成为“爆款”,展台前排队试吃、采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其中,宁夏滩羊肉单日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天津沙窝萝卜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单场直播观看量超500万人次。

  展会期间,主办方创新推出“品牌之夜”直播助农活动,联合抖音、淘宝等平台头部主播开设10个直播间,24小时不间断推介优质农产品。同时,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组织3000余家大买家到场对接,涵盖头部电商、大型农批市场、社区团购平台及供应链企业。京津冀采购商组团“包馆”洽谈,私域团长现场选品,100余场对接活动促成合作意向超千项。一位河北采购商表示:“这次展会集中了全国好货,我们与20多家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效率远超预期。”

  强农论坛聚焦“四农”建设,科技文化赋能产业链

  农交会同期举办强农论坛,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及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展开研讨。论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智慧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提升全产业链效率。

  展会现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成为一大亮点。在“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无人驾驶拖拉机、AI病虫害诊断系统等黑科技吸引观众驻足;智慧农业展区通过VR技术模拟“数字农场”,展示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智能化管理。而农耕文化展区则以非遗技艺、老农具展示等形式讲述农耕故事,山东章丘铁锅、景德镇陶瓷农具等文化衍生品成为热门伴手礼。

  此外,大食物观展区集中呈现了“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的多元化供给体系,菌菇蛋白、深海养殖产品等新型食物资源引发关注。一位参观者感慨:“原来农业不只是种地,背后有这么多高科技和文化底蕴。”

  国际展区搭建交流平台,19国企业共谋合作

  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立主宾国泰国馆,并邀请意大利、巴西、乌干达、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参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国际合作馆”展示上合国家农业技术合作成果,国际美食街区则汇聚了五大洲66家企业的百余种特色产品,从意大利奶酪到非洲咖啡,吸引大量消费者品尝选购。

  展会期间,主办方举办多场国际经贸洽谈会,促成中泰榴莲进口、中巴大豆合作等12项跨国协议。泰国驻华大使表示:“农交会为泰国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渠道,我们期待与中方深化农业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京津冀协同展馆亮相,区域合作迈向纵深

  作为东道主,天津联合北京、河北创新搭建“京津冀协同展馆”,集中展示三地农业合作成果。展区内,河北的梨果深加工产品、北京的设施农业技术、天津的小站稻等“京津冀好货”同台竞技。三地企业还联合发布“京津冀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称:“未来我们将深化在品种选育、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环渤海农业经济带。”

  结语

  第二十二届农交会不仅是一场农产品交易的盛会,更成为展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从精品品牌的崛起,到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再到全球农业资源的互联互通,本届农交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正如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将持续办好农交会,让它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中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桥梁。”

  随着展会闭幕,新一轮农业合作已悄然启程。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64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AI自助写稿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