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成就: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首破90% 提前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025-08-27 08:19:18 来源: 综合人民网
  生态环境领域近日传来喜讯: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大关,达到90 4%,较2023年提升1 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

  生态环境领域近日传来喜讯: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大关,达到90.4%,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设定的90%目标。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顶层设计持续完善 法治与技术双轮驱动

  据权威部门披露,“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速重构。在法治保障层面,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两部流域专门法律相继施行,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态保护法律框架。与此同时,以《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为核心、14项配套技术指南为支撑的“1+N”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建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超20万个,重点流域排污总量较“十三五”末下降15%,为水质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赋能方面,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创新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站监测等手段,实现全国重点水体水质实时动态感知。某流域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模型,我们能够精准识别污染源,提前72小时预警水质异常波动,监管效率提升40%以上。”

  重点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长江黄河全线水质稳定达标

  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长江、黄河流域治理成效尤为突出。监测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已连续五年、黄河干流连续三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优良断面比例均达100%。这一成果得益于系统施治的组合拳:

  在长江流域,沿江省市累计关停改造化工企业超1.2万家,建成1.3万公里生态廊道,恢复水生植被面积达800平方公里。通过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显著回升,江豚种群数量较禁渔前增长23%。

  黄河流域则聚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成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50余处,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至0.5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2%。同时,通过生态补水调度,黄河下游湿地恢复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黑鹳、大天鹅等旗舰物种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挑战与机遇并存 治理体系仍需深化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结构性矛盾。权威分析指出,当前全国仍有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未达Ⅲ类标准,部分城市黑臭水体存在反弹风险,农业面源污染占比超过50%,成为制约水质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水环境治理已进入深水区,必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型。”相关领域专家强调,需加快构建“流域-区域-城市”三级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全链条管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需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力争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5%。

  迈向美丽河湖新阶段 构建全民共享生态格局

  展望未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将开启新篇章。根据最新部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计划到2027年打造2000条(个)具有示范价值的美丽河湖,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景”的差异化保护模式。同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水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方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在技术创新层面,量子传感水质监测、微生物修复等前沿技术将加速落地应用。某环保科技企业负责人透露,其研发的智能水质净化设备已实现氮磷污染物90%以上的去除率,单台设备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从“清污”到“增绿”,从“达标”到“健康”,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正迈向更高水平。随着全社会生态意识的不断提升,一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296.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