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25海南榴莲产销对接活动在海南三亚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果品销售商、种植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国产榴莲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活动现场,三家头部果品销售企业与海南榴莲种植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海南榴莲鲜果及其深加工产品正式开启规模化进军全国市场的征程。
国产榴莲进入“丰产期”: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产量三年翻三番
海南岛南部凭借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成为中国榴莲产业的核心产区。自2019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首次实现榴莲小规模试种成功后,海南掀起榴莲种植热潮。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全省榴莲种植面积已超5万亩,其中三亚、保亭、乐东、陵水等南部市县占比超80%,万宁、琼中等中部地区也在加速布局规模化种植基地。
“今年是海南榴莲的‘丰产元年’。”海南省榴莲产业协会负责人介绍,预计全省将有超1万亩榴莲树进入挂果期,总产量突破0.5万吨,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早期种植的榴莲树进入盛果期,未来两三年产量将以每年翻番的速度攀升,2026年产量有望突破2万吨,2027年直指5万吨大关。
科技赋能品质跃升:从“盲盒”到“精品”的蜕变
海南榴莲的“后来者居上”,离不开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针对国产榴莲甜度不足的痛点,海南大学联合科研团队研发出深海鱼蛋白生物肥料,通过精准补充微量元素,使榴莲糖度提升至32°Bx以上,较进口品种高出5%-8%。同时,本土企业推出的AI品控检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榴莲成熟度、糖分及果肉饱满度,确保每一颗上市果实均达到“树上熟、自然甜”标准。
“过去消费者买榴莲像开盲盒,现在我们的榴莲颗颗都是‘精品’。”三亚某种植基地负责人现场展示检测流程:只需将探测针插入果蒂,设备屏幕即显示糖度、干物质含量等数据,不合格果实将被留在树上继续生长。科技赋能下,海南榴莲虽每斤零售价超60元,仍供不应求,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商超常出现“一果难求”现象。
产销对接破解“甜蜜烦恼”:渠道商抢滩国产“树熟”榴莲
随着海南榴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销售渠道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次对接活动以“产销精准衔接”为核心,吸引了盒马鲜生、百果园、洪九果品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头部采购商参与。“市场上真正的‘树熟’榴莲不足10%,海南榴莲填补了这一空白。”盒马鲜生采购总监表示,公司已与三亚、乐东的5家种植基地达成初采协议,首批300吨鲜果将于8月登陆北上广深门店。
活动现场,海南果联供应链有限公司与乐东金果榴莲合作社签署亿元采购订单,创下国产榴莲单笔交易纪录;陵水南繁研究院推出的榴莲冰淇淋、冻干果肉等衍生品也引发关注,多家企业当场表达合作意向。“从鲜果到深加工,海南榴莲正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支持建设榴莲冷链物流中心,推动国产榴莲48小时内直达全国主要城市。
供需缺口仍存:国产高品质榴莲将持续“高价”
尽管产量快速增长,但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三年海南榴莲仍将维持供不应求态势。“中国榴莲年消费量超80万吨,进口依赖度达95%以上。”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专家分析,即使到2027年海南产量突破5万吨,也仅能满足国内6%的市场需求,高品质国产榴莲价格短期内难以下跌。
对此,海南省已制定榴莲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8年种植面积扩至10万亩,同时加强与马来西亚、泰国的技术合作,培育耐储存、抗病害的新品种。“我们的目标是让国产榴莲从‘奢侈品’变成‘日常消费品’。”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未来消费者有望以更实惠的价格品尝到“海南味道”。
从2019年的试种成功到2025年的产销两旺,海南榴莲用六年时间书写了热带水果国产化的传奇。此次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产榴莲打通了全国市场通道,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水果领域迈出了从“进口依赖”到“自主供给”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