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突破:国产保税绿色甲醇“船对船”加注在大连成功实施

2025-07-17 08:04:03 来源: 编辑网
7月15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大连大窑湾港区,顺利完成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作业

  7月15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大连大窑湾港区,顺利完成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作业。此次加注标志着国内北方港口首次实现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燃料的“船对船”供应,大连港由此跻身全球少数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氨燃料等多类型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行列,更推动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实现全线贯通。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绿色甲醇“东北造”:从原料到认证的全链条突破

  此次加注的绿色甲醇源自我国东北地区——全国最大的绿色甲醇生产基地。其原料取自内蒙古、大庆等地的农作物秸秆及废旧轮胎,通过中国自主研发的气化合成技术转化而成,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这一技术路径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更通过碳足迹追踪确保了燃料的低碳属性。据测算,500吨绿色甲醇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后,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00吨,相当于种植约4.4万棵成年树木的碳汇效果,为航运业脱碳提供了可量化的解决方案。

  “中远海运洋浦”轮:巨轮启航美洲航线

  作为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总长366米,最大装载量达16136标准箱(TEU),具备全球航行能力。此次加注后,该轮将以绿色甲醇为动力源,正式投入美洲航线运营。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可灵活切换传统燃油与绿色甲醇,在保障航行稳定性的同时,显著降低硫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加注作业验证了国产绿色甲醇从生产到加注的全流程可行性,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大连港:构建东北亚绿色航运枢纽

  大连港此次突破意义深远。一方面,其成为国内北方首个具备绿色甲醇“船对船”加注能力的港口,填补了区域产业链空白;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生物燃料、LNG、氨燃料等多元加注服务,大连港正加速构建覆盖东北亚的绿色船燃供应网络。据大连海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大连港替代燃料加注量同比增长120%,吸引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将东北亚航线枢纽布局于此。业内专家指出,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已成为全球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连港的领先布局将有力支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绿色船燃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政策与技术双驱动: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

  此次作业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协同发力。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提升港口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地方层面,辽宁省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绿色甲醇生产、加注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技术端,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等机构研发的甲醇燃料储运、加注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30%以上。

  未来展望:打造“北煤南运”到“北绿南供”新格局

  下一步,大连海事局等部门将联合优化绿色燃料加注监管流程,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实现通关、检验、加注“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建成年产500万吨绿色甲醇生产基地,形成“原料-生产-加注-航运”闭环产业链。随着“中远海运洋浦”轮等绿色船舶的常态化运营,东北地区有望从传统能源输出地转型为全球绿色航运燃料供应中心,为全球航运业减排贡献中国方案。

  此次绿色甲醇加注作业的落地,不仅是中国航运业践行“双碳”目标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东北亚地区在绿色能源供应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幅以绿色甲醇为纽带的低碳航运图景正在渤海湾畔徐徐展开。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006.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