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工业、信息通信、能源、互联网、金融、公共机构六大领域,遴选一批技术先进、管理完善、能效领先的绿色数据中心,涵盖智能计算中心、通用数据中心及超算中心三大类型。此次推荐工作以“能效水平+绿色低碳”为核心标准,旨在推动数据中心向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能效“硬指标”:PUE不高于1.3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对标”省级权重
《通知》首次明确推荐数据中心的能效“红线”:原则上需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评价》(GB/T 44989—2024)二级及以上等级,电能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30,符合《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2021)2级及以上标准。此外,服务器能效需满足《塔式和机架式服务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43630—2023)规定的节能水平,从硬件层面夯实低碳基础。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通知》要求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所在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鼓励利用储能、氢能等技术提升用电负荷调节能力。例如,内蒙古、甘肃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的数据中心,需通过自建光伏电站或购买绿电证书等方式,确保清洁能源占比达标;北京、上海等用电大省则需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
规模与运营“双门槛”:上架率超60%,稳定运行超1年
为避免资源闲置,《通知》对数据中心规模与运营效率提出量化要求:除公共机构、金融领域外,推荐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不得少于3000个,上架率不低于60%,算力资源使用率需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同时,申报主体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拥有独立的供配电及制冷系统,且截至申报日已全系统连续稳定运行1年以上。
在规划布局上,2022年后新建的数据中心原则上需位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或国家明确的算电协同试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算力需求旺盛地区,以及宁夏、贵州等清洁能源富集区。此举旨在引导数据中心向“需求导向+资源禀赋”双匹配模式转型,减少跨区域长距离输电损耗。
“负面清单”管理:三年无重大违规,严守安全底线
《通知》首次建立数据中心“负面清单”制度,明确近三年存在以下情形者不得申报:
未正常经营生产或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事故,或存在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督查中被发现严重问题;
未完成工业节能监察整改要求;
被列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失信名单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此外,数据中心需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提交能效监测报告、环境排放检测证书等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强化行业监管,推动数据中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变,杜绝“带病申报”“数据造假”等现象。
政策联动:绿色数据中心将获资金、税收、用电“三重激励”
据透露,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的机构,将在多方面享受政策红利:
资金支持: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绿色低碳改造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数据中心可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政策;
用电保障: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绿色数据中心可优先购买低价绿电,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总规模已超800万标准机架,年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以上。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需优于1.3,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六部门此次联合出手,通过“标准引领+政策激励+监管倒逼”组合拳,有望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