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国务院食安委部署构建食品安全“内部监督网” 推动全员共治筑牢防线

2025-07-08 08:20:19 来源: 综合人民网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充分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知情人”作用,推动形成食品安全“企业自查、员工监督、政府监管”的协同治理格局。此举旨在破解食品安全风险“发现难、整改慢”的痛点,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全链条风险防控能力。

  分阶段推进,两年内实现全领域覆盖

  《意见》明确分两步走战略:2025年12月底前,重点领域及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将率先建立内部报告机制,覆盖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高风险行业,以及学校食堂、连锁餐饮企业等集中用餐单位;2026年12月底前,机制将延伸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进出口贸易、网络食品销售等全领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无死角”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超1.9亿家,仅靠监管部门巡查难以实现动态风险管控。通过激活企业内部监督力量,可构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防控闭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内部知情人”直报系统上线,畅通风险上报渠道

  为解决从业人员“不敢报、不会报”的问题,《意见》创新推出“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食品从业人员可通过系统匿名或实名向所在单位或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风险线索,涵盖原料腐败变质、非法添加、生产环境脏乱差等12类重点问题。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加密信息,确保举报人隐私安全,并设置“48小时响应”机制,要求企业负责人或监管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启动核查程序。

  某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透露,此前内部已试行类似制度,但因缺乏统一平台和奖励标准,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新系统上线后,报告流程更规范,还能直接对接监管部门,相当于给我们装上了‘安全警报器’。”

  物质精神双激励,重大隐患重奖超万元

  《意见》首次明确奖励标准“分级量化”:对一般隐患报告,企业可给予200元至2000元奖励;重大隐患(如使用非食用物质、篡改保质期等)报告者,奖励金额不低于月工资的50%,最高可达5万元。同时,企业需将内部报告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年度报告数量多、质量高的个人授予“食品安全卫士”称号,并在晋升评优中优先推荐。

  “奖励不是目的,而是要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文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指出,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验表明,内部举报机制可降低60%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率。例如,日本某乳企通过员工举报及时发现生产线污染问题,避免了一场全国性产品召回危机。

  专项资金护航,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为确保机制落地,《意见》鼓励企业按上年度销售额的0.1%至0.5%设立食品安全专项奖励基金,并纳入企业年度预算。地方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机制。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把企业机制运行情况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拒不整改隐患的单位依法从严处罚,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目前,山东、浙江等地已开展试点。山东省某肉制品加工企业设立20万元年度奖励基金后,3个月内收到员工报告隐患47条,整改率达100%,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9.6%。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是‘要我安全’,现在是‘我要安全’,员工主动排查隐患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结语

  从“政府监管”到“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治理正迈向新阶段。国务院食安委此次推动的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通过制度设计激活“内部监督细胞”,既是对“四个最严”要求的实践深化,也为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随着机制全面落地,一张覆盖14亿人的食品安全“防护网”正加速织就。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6926.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