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9时,黄河中下游防洪、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迎来重要时刻。随着3条排沙洞闸门缓缓开启,3条巨大的白色水龙喷涌而出,枢纽下泄水量迅速增加至260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正式启动。

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黄河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控制着黄河91.2%的径流量和近100%的输沙量,是守护黄河安澜的关键“卫士”。在本次调水调沙运用过程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将充分发挥其水库调节库容的作用,实现“腾库迎汛”与制造“人工洪水”的双重目标。
“腾库迎汛”是调水调沙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汛期来临前,通过调水调沙将水库中的部分水量下泄,降低水库水位,为可能到来的洪水预留足够的库容,从而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而制造“人工洪水”冲刷河道,则是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淤积、遏制河床抬高的关键举措。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若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通过调水调沙形成的人工洪水,能够以强大的水流力量冲刷河道,将淤积的泥沙带出河道,保持河道的畅通。
根据调度方案和数字孪生小浪底系统预演计算结果,本次调水调沙预计将持续17天左右。在这期间,最大下泄流量将达4600立方米每秒,如此巨大的流量将形成强大的冲刷力,对河道进行深度清理。7月4日前后,将有高含沙水流出库,这是调水调沙过程中泥沙被有效带出的直观体现。预计水库净出库泥沙将超1亿吨,这将极大地减轻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淤积负担。
事实上,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调水调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投入使用以来,它已进行了29次调水调沙运用,累计排沙超25亿吨。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扭转了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升的局面。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这一变化使得河道的过洪能力大幅提升,最大过洪能力已从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约5000立方米每秒。这意味着在面对洪水时,黄河下游河道能够更加顺畅地排泄洪水,大大降低了洪水泛滥的可能性,保障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调水调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科学调度,还需要上下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调水调沙期间,相关部门将密切关注水情、沙情变化,加强监测和预警,确保调水调沙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做好沿岸群众的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的启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又一次肩负重任的时刻。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和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本次调水调沙将取得预期的效果,为黄河的长治久安和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我们期待小浪底水利枢纽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守护黄河、造福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