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0月1日我国主要油气管道整合运行以来,在天然气输送、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天然气输送方面,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天然气输送量已突破1万亿立方米,单日最高输气量更是突破11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输送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天然气管网负荷率也大幅提升,并网五年来提升了12个百分点,达到80%,这表明管网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跨省管输价格下调5%,每年为社会节约用能成本120亿元,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惠及了广大消费者。天然气日最高输气能力较2020年增长48%,直接带动了全国表观消费量突破4200亿立方米,有力地推动了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升,促进了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
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目前,油气管网已实现统一调配管理,构建起“X + 1 + X”市场体系,这一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网公平开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托运商数量五年激增176倍至882家,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天然气的运输和销售环节,市场竞争更加充分。343个上下载项目建设周期缩短33%,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能够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8座LNG接收站全面开放,累计处理气量超7000万吨,旗下储气库实现市场化运营,为14家用户提供存储气服务,增强了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游用户突破1300家,中小托运商管输占比从2.1%跃升至10.2%,市场配置效率提升明显,中小企业在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得到了增强。
在管网建设规划方面,我国正加速构建“四大战略通道 + 五纵五横”天然气骨干管网。2025年将新建管道2000公里,进一步扩大管网的覆盖范围,提高天然气的输送能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行,川气东送二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的推进将为我国天然气供应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预计2030年主要油气管网用户将超3000家,中小托运商占比提升至30%,这将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使我国在应对能源市场波动和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
随着我国油气管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天然气稳定供应的长效机制将更加健全。这将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同时,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也将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未来,我国油气管网将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