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最新消息,当前正值黄河流域春灌用水高峰期,受局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影响,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等沿黄灌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面对严峻形势,黄委以“保民生、稳粮食、优调度”为核心,通过精准研判、动态调水、科学配置等举措,全力保障沿黄8省(区)近1.2亿亩耕地春灌用水需求。截至4月28日,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五大水库合计蓄水286.2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81亿立方米,为抗旱保灌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旱情与调度“双线作战”:日均引水量翻番,精准“解渴”百万亩农田
今年3月以来,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0%,其中中游地区偏少超50%,叠加持续高温影响,宁夏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河南引黄灌区等粮食主产区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部分地块出现轻度干旱。
面对旱情,黄委迅速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建立“旱情监测—需水预测—动态调度”全链条响应机制:
“空天地”一体监测: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墒情站等手段,每3日更新沿黄灌区旱情分布图,精准锁定缺水区域。
“算清水账”精准调度:依托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系统,滚动分析未来15日用水需求,科学制定骨干水库下泄计划。4月以来,黄委先后3次调整刘家峡、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黄河干流引水流量从800立方米每秒逐步提升至1600立方米每秒,日均增加引水量6912万立方米,相当于向旱区“输送”了46个西湖水量。
“一区一策”精准滴灌:针对宁夏引黄古灌区、河南人民胜利渠等历史悠久灌区,黄委联合地方水利部门优化渠系配水方案,通过“长藤结瓜”式调蓄工程,将黄河水精准送达田间地头。以河南新乡市为例,通过实施“引黄入卫”工程,1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黄河水直通地头”,灌溉周期缩短40%。
五大水库“压舱石”发力:多蓄2.81亿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一座“中型水库”
作为黄河水资源调控的“王牌”,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五大水库在此次抗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五大水库合计蓄水量达286.2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蓄2.81亿立方米。
“这2.81亿立方米增量,相当于再造了一座中型水库。”黄委水资源调度局局长介绍,通过提前腾库迎汛、拦蓄桃花汛尾水等措施,五大水库成功实现“冬蓄春用”:
龙羊峡水库:作为黄河“龙头水库”,蓄水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2亿立方米,为下游春灌储备了“战略水源”。
刘家峡水库:自3月以来持续加大下泄流量,日均出库水量从600立方米每秒增至1200立方米每秒,保障了甘肃、宁夏引黄灌区小麦返青期用水。
小浪底水库:通过“日调节”模式灵活应对用水高峰,4月25日单日下泄流量达2000立方米每秒,创今年以来新高,为河南、山东灌区玉米播种提供了“及时水”。
“长牙齿”监管守护每一滴水:用水效率提升15%,违法取水“零容忍”
在保障供水的同时,黄委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动节水增效:
“数字孪生”赋能精准管控:依托黄河数字孪生平台,对沿黄87个重点灌区实施“用水量—灌溉面积—作物类型”三维监测,实时预警超计划用水行为。4月以来,已动态调整12个灌区配水方案,减少无效灌溉3.2亿立方米。
“四不两直”暗访严查违规:成立15个专项督查组,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查处非法打井、私设提水泵站等案件23起,封填违规机井8眼。
“节水优先”倒逼产业升级:在宁夏青铜峡灌区试点“水权交易+智能灌溉”模式,引导农户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土壤湿度、精准控制灌溉量,亩均节水40立方米,节余水量可入市交易,激发农民节水动力。
“藏水于技”谋划长远:2030年灌区节水改造率将超70%
“抗旱保灌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谋‘长远之策’。”黄委主任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数字黄河”三期建设:2025年前建成覆盖全流域的智能感知网,实现旱情预测精度达90%以上,调度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
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投资120亿元对38处重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推广管道输水、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力争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6提升至0.63。
“黄河水网”规划落地: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古贤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构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从根本上破解黄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难题。
从五大水库的“蓄水增量”到智能调度的“精准滴灌”,从铁腕监管的“节水增效”到长远布局的“水网重构”,黄委正以系统思维筑牢粮食安全“水防线”。随着春灌用水高峰持续,这股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将继续润泽沿黄沃野,守护大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