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世界运动会举办期间,市场监管总局统筹协调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计量精准护航行动”。通过能源计量技术创新、时频技术应用拓展、标准物质研发供给及计量标准器具能力提升,构建起覆盖赛事安全、竞赛公平、运行高效的计量保障体系,为这场国际体育盛会注入科技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能源与时频计量:筑牢赛事安全“防护网”
赛事期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技术机构攻克能源计量关键技术,为“竹梦”火炬的航天级燃烧系统提供安全保障。该火炬采用新型复合燃料,其燃烧稳定性受温度、气压等多因素影响。技术团队通过研发高精度流量传感器与动态监测算法,实现对燃料供给的毫秒级调控,确保圣火在传递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燃烧状态,消除安全隐患。
时频计量技术的突破则赋能赛事智能化设备运行。针对智能导航机器狗、无人安防巡检车等设备,技术机构将原子钟级时间同步技术应用于定位系统,使设备在复杂场馆环境中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例如,智能导航机器狗依托高精度时间基准,可动态规划最优行进路线,避开瞬时人流高峰,确保物资运输与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以上。此外,泳池清洁机器人通过时频校准实现协同作业,清洁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一倍。
标准物质创新:守护竞赛公平“生命线”
公平竞赛是体育赛事的核心价值。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紧急研制并供应高纯度β—受体激动剂标准物质,该物质作为兴奋剂检测的“量具”,其纯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技术团队采用国际互认的计量校准流程,将检测灵敏度突破至十亿分之一级别,相当于在50个标准游泳池中检测出一滴盐的含量。这一技术支撑使赛事兴奋剂检测结果具备全球互认性,为运动员权益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针对运动员训练监测设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动态校准体系。通过标准物质数据库比对,对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心率带等设备实施周期性校准,消除个体设备偏差。数据显示,校准后设备数据一致性达99.2%,确保教练组基于统一标准制定训练方案,避免因数据误差影响竞技状态评估。
计量标准器具:织密运行保障“支撑网”
赛事平稳运行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精准计量。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组建专家团队对17个核心场馆开展“计量体检”,重点排查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仪、PM2.5监测仪等环境设备。通过建立场馆微气候参数溯源链,实现温度波动控制在±0.5℃、湿度误差不超过3%RH,为运动员提供稳定竞技环境。例如,在射击场馆中,精准的风速监测数据帮助运动员调整射击角度,减少环境干扰。
交通保障方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赛事车辆检测站实施全链条计量评估。针对制动性能测试仪、侧滑试验台等设备,研发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将检测数据误差率从1.5%降至0.3%以下。这一举措确保所有赛事保障车辆符合安全标准,期间未发生因车辆故障引发的交通事件。
科技赋能:开启大型赛事保障新范式
此次计量护航行动不仅保障了成都世运会的顺利举办,更探索出大型国际赛事保障的“中国方案”。通过构建“技术研发-标准供给-设备校准-实时监测”全链条体系,实现计量科技与体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据统计,行动期间累计校准设备1.2万余台件,解决技术难题23项,为赛事节约直接成本超千万元。
随着“智慧体育”概念的普及,计量科技正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火炬燃烧的毫秒级控制到兴奋剂检测的十亿分之一精度,从机器狗的厘米级定位到场馆环境的动态溯源,硬核计量技术已成为现代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隐形守护者”。未来,这一模式有望推广至更多国际赛事,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