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多项核心指标突破历史纪录。二季度总收入达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119亿元,同比激增134.2%;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整体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驱动战略深化
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研发开支达78亿元,同比增长41.2%,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长。截至6月30日,研发人员数量增至22,641人,创历史新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一投入力度凸显小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导向,为其在高端市场及新兴领域的突破奠定基础。
手机×AIoT分部:高端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
作为核心业务板块,手机×AIoT分部二季度收入达947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提升至21.6%。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毛利率11.5%。全球出货量4240万台,同比增长0.6%,稳居全球前三,市场份额达14.7%。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小米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货量跻身前三,在69个国家和地区位列前五,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尽管行业整体需求承压,小米通过高端化策略(如折叠屏、影像技术升级)及新兴市场拓展,保持了稳健增长。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大增44.7%,毛利率提升至22.5%。智能大家电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收入同比增长66.2%。其中,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冰箱出货量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洗衣机出货量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小米通过“手机+AIoT”生态协同,推动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交付量攀升,亏损收窄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二季度收入213亿元,毛利率26.4%,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其中: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06亿元,二季度交付新车81,302辆,再创新高。截至6月底,小米已在中国大陆92个城市开设335家汽车销售门店,渠道覆盖能力显著增强。尽管仍处于投入期,但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亏损幅度环比收窄,显示出较强的运营效率提升潜力。
AI等创新领域:小米持续探索AI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相关投入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但被视为长期增长的关键布局。
全渠道协同与生态优势巩固竞争壁垒
小米二季度业绩增长,得益于其“硬件+软件+服务”生态模式的持续优化。线上渠道方面,小米通过直播电商、社区营销等新零售模式,提升用户粘性;线下则加速“小米之家”门店升级,并拓展汽车销售网络,实现全场景消费体验覆盖。此外,小米澎湃OS系统的用户规模突破8亿,为AIoT设备互联及汽车座舱交互提供了底层支持,进一步强化生态协同效应。
展望未来:技术引领与全球化深化
分析人士指出,小米二季度财报展现了其多业务协同发展的韧性。智能手机业务在高端市场持续突破,IoT业务通过品类扩张巩固领先地位,智能电动汽车则成为新的增长极。随着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成果,以及全球化渠道的进一步完善,小米有望在消费电子与智能出行领域构建更深的竞争壁垒。
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在港股市场小幅上扬,市场对其长期增长潜力保持乐观。面对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小米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将成为下一阶段观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