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增2.55%,核电装机突破249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同比激增42%
3月31日,中国核电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长2.55%,在核电主业稳健增长与新能源业务爆发式扩张的双重驱动下,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进一步凸显。
核电主业:基荷电源价值凸显,装机规模迈向新台阶
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核电核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6%,归母净利润增幅达11.52%,成为公司业绩的“压舱石”。截至目前,中国核电控股商运核电机组达26台,总装机容量突破2496.2万千瓦,较2024年底新增121.2万千瓦,全年核电发电量预计将超1900亿千瓦时,持续领跑全国核电市场。
“基荷电源”优势凸显:
在电价市场化改革与可再生能源并网波动性加剧的背景下,核电凭借其“高负荷、高稳定性、零碳排”特性,成为全国能源结构优化的核心力量。2024年,中国核电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7710小时,远超全国火电平均水平,其中三门核电1号机组以8326小时创下全球核电机组运行效率新高。
“核电机组折旧摊销进入稳定区间,毛利率维持在55%以上,为利润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在运机组平均“年龄”不足10年,正处于黄金运营期,叠加“华龙一号”等三代机组批量投运,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将持续释放。
产能扩张蓄势待发:
目前,中国核电在建核电机组达19台,总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占全国在建核电规模的60%以上。其中,漳州核电3号机组、徐大堡核电4号机组等6台机组预计将于2025-2027年陆续投产,公司总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前突破4682.1万千瓦,较当前规模接近翻番。
“‘在运稳定+在建扩张+储备有序’的立体装机结构,将使中国核电在‘十四五’末至‘十五五’期间迎来产能释放高峰。”中信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核电项目审批常态化(2024年新核准10台机组),公司储备项目超30台,长期增长空间可期。
新能源业务:营收增速超24%,“风光”并进构建第二增长极
一季度,中国核电新能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64%,增速远超核电主业,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达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其中光伏发电量180.69亿千瓦时(同比+44.81%)、风电发电量151.58亿千瓦时(同比+39.02%),上网电量渗透率提升至12.6%。
规模化布局加速落地: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核电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达1823万千瓦,在建项目超2000万千瓦,储备资源超5000万千瓦,形成“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在西北、华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区,公司通过“整县推进”模式锁定分布式光伏资源,在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布局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从‘资源获取’向‘高效运营’转型是新能源业务的核心战略。”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新能源板块度电成本同比下降8.7%,利用小时数提升至1820小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公司正探索“核电+新能源+储能”协同调峰模式,提升电力输出稳定性。
财务优化:多元融资对冲基建压力,负债率降至62%
面对核电、新能源项目密集建设带来的资金需求,中国核电通过发行新能源REITs、债转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创新工具,实现“轻资产”扩张。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6877亿元,较年初增长4.24%;货币资金余额226.68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建工程规模达207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0.2%。
资本运作亮点频现:
REITs盘活存量资产:2024年成功发行“中核汇能新能源REITs”,募资50亿元,成为国内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带动资产周转率提升0.8个百分点;
债转股降低融资成本:与国开行等机构实施50亿元市场化债转股,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8%,较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引入战投强化协同:2025年初引入三峡资本、中石油等战略投资者,增资80亿元投向海上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核电资产负债率降至62.1%,较2024年底下降1.3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占比提升至16.5%,为大规模基建投资提供坚实保障。
行业视角: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重构能源格局
“中国核电的业绩表现,折射出能源央企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核电的基荷电源属性与新能源的波动性形成互补,通过“核储风光”一体化调度,可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网韧性。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核电将实现核电装机超28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超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超90%;到2030年,核电装机有望突破46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超60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运营商之一。
“在‘双碳’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双重机遇下,中国核电正从单一核电企业向‘核能+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平安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核电项目审批常态化、新能源平价上网加速,公司估值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随着核电、新能源双主业协同效应的深化,中国核电正以稳健的财务表现、清晰的战略路径,重塑中国能源产业格局,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