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与旅行服务成双引擎
2025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97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8351.5亿元,增长12.2%;进口11390.3亿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至3038.8亿元,同比减少244.6亿元。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展现较强韧性,知识密集型服务与旅行服务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稳中有进,数字化服务成亮点
一季度,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达7524.9亿元,同比增长2.6%,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8.1%。其中,出口4363.4亿元,增长2.1%;进口3161.5亿元,增长3.4%。细分领域中,其他商业服务与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表现突出,进出口规模分别为3204.8亿元和2623.4亿元,占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额的77.4%。
其他商业服务涵盖咨询、研发、法律等专业领域,一季度进出口增速0.8%。某跨国咨询机构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在“双碳”目标、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咨询需求激增,推动相关服务出口稳步增长。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速达4.8%,成为数字化服务出口主力。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加速出海,一季度我国云服务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8%,主要面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例如,某国产数据库企业一季度海外收入增长超30%,服务客户覆盖金融、交通等行业。
此外,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增长1.2%,文化娱乐服务出口增速达6.7%,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成效。
旅行服务出口暴增97.5%,入境游与跨境消费双向升温
一季度,旅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849亿元,同比增长21.8%,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其中,出口增长97.5%,进口增长14.9%,旅行服务逆差同比收窄42.3%。
出口端,中国居民出境游消费模式转变显著。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游客境外人均消费同比增长15%,但消费结构从“买买买”转向“体验游”,文化体验、深度游项目支出占比提升至43%。例如,日本、泰国等国“汉服旅拍”“非遗手作”等中国游客专属服务需求激增,带动相关领域出口收入翻倍。
进口端,入境游市场加速复苏。一季度,我国入境外国游客达126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主要客源地中,东南亚、欧洲、中东地区游客增长最快。为吸引高端客群,多地推出“免签+文旅融合”政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景点一季度国际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超200%。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入境游消费正从门票经济向“门票+体验+购物”综合消费升级,一季度国际游客人均消费达1.2万元,同比提升25%。
逆差收窄折射结构优化,政策助力服务贸易提质
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44.6亿元,降幅达7.4%,主要得益于出口增速高于进口(12.2% vs. 6.2%)。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传统领域逆差缩小:运输服务逆差同比减少18%,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收窄9%,表明我国在物流、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新兴领域贡献突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达1201.9亿元,同比扩大2.3%,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扩大至1461.9亿元,成为最大顺差来源;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2025年《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地,在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放宽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限制,一季度试点区域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18.6%。
展望:服务贸易或成稳外贸新动能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三大方向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深化数字化赋能: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应用,打造“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
优化开放布局:在海南、上海等地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放宽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外资准入;
强化国际合作:推动与RCEP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互认。
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报告指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排名较2020年提升5位,在数字服务、运输服务等领域已跻身全球前五。随着“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我国稳外贸、促转型的重要支撑点。
结语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稳健增长,到旅行服务出口的爆发式反弹,2025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数字化浪潮与全球化重构的双重机遇下,中国服务贸易正以创新驱动、开放共赢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