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以来,黄河内蒙古段的封冻河段开河速度明显加快,日均开河距离达到7千米,预示着黄河即将迎来全面解冻的时刻。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预测,内蒙古河段有望在3月21日前后实现全线开通,这一时间节点较常年偏早约4天。截至3月5日,黄河已经累计开河188.6千米,剩余封冻长度为539.8千米,整个开河过程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险情,为沿黄地区的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来源: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凌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内蒙古段,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凌汛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黄河安全度汛,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自开河以来,便不断强化工程巡查防守,指导督促地方有关部门逐段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各项防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根据内蒙古河段的历史凌灾情况、畸形河势、桥梁密集和卡口河段等特点,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精心制定了开河期的工程防守方案。该方案明确了24段重点防守河段,总长度达到254千米,涵盖了内蒙古河段的主要凌汛风险区域。为确保这些重点河段的安全,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强了与内蒙古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落实了66个重点河段堤防的“三个责任人”制度,即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同时,对于317个穿堤涵闸,也落实了行政责任人和看护责任人,确保每一处关键设施都有人负责、有人看管。
在抢险力量方面,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做了充分准备。他们组织动员了2.82万名抢险人员,随时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凌汛险情。此外,还储备了充足的抢险料物和机械,包括沙袋、木材、救生衣、冲锋舟以及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抢险战斗。
为了消减开河凌峰、降低防凌风险,黄河水利委员会还适时组织实施了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乌兰布和应急分洪区的分凌运用。这些分洪区在凌汛期间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洪可以有效减轻下游河段的防凌压力。截至3月5日8时,这些分洪区已经累计分凌3908万立方米,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平稳开河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精心组织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和冰凌的不断融化,黄河内蒙古段将很快迎来全线开通的时刻。这将为沿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水资源保障,也为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未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将继续密切关注黄河凌汛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巡查防守和监测预警工作,确保黄河安全度汛。同时,他们还将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凌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的防汛抗旱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