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三部门联合启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破解融资难题

2025-03-06 08:12:02 来源: 综合人民网
此举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当前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登记难、评估难、处置难以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工作方案,宣布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知识产权密集且工作基础良好的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此举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当前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登记难、评估难、处置难以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到2555.7亿元,同比增长33.4%;累计发放贷款户数达到26545户,同比增长23.4%。这些数据显示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登记、评估、处置和风险补偿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知识产权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经过深入调研,决定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针对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力求在解决问题上取得突破,并积累经验后逐步复制推广。

  针对“登记难”问题,试点方案提出在试点区域设立商标权及版权质押登记服务窗口或代办点,开通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推进质押登记办理便捷高效。同时,加快建设在线版权质押登记平台,缩短办理周期,降低企业登记成本。

  在“评估难”方面,方案鼓励商业银行对于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取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形式确定价值,减轻企业评估负担。同时,鼓励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面提供数据、模型和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用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了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机制,方案指导金融机构制定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办法和管理制度,鼓励延长贷款期限、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并将动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数据权益等纳入可质押知识产权范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此外,支持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转让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三年内免收各项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针对“处置难”问题,方案提出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推进专业化处置平台建设,鼓励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等设置知识产权质物处置专门版块,提高处置效率和成功率。同时,探索采取企业预缴质押期间专利年费等方式,避免专利权因未缴纳专利费而失效,保障金融机构权益。

  在风险补偿机制方面,方案鼓励地方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风险补偿前置模式,减轻金融机构风险压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协作,发挥“政府+平台+金融”三方合作模式作用,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知识产权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实施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型企业受益于知识产权金融的支持,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5827.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