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了2025年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9.3%,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这一回调主要受春节假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但随着节后复工的全面推进和各地区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产业链上下游呈现出平稳复苏态势,实物量指标在2月下旬显著上升,预示着物流业正稳步迈向全面复苏。
图片来源:
从具体指标来看,业务总量指数在2月份为49.3%,较上月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接近荣枯线的水平,反映出物流业整体活动虽有所放缓,但复苏趋势未改。值得注意的是,新订单指数则保持了扩张态势,达到50.6%,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需求在逐步回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新订单指数高达52.3%,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越了中部和东部地区,预示着西部地区物流业务即将迎来强劲增长。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方面,2月份该指数为54.4%,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4.6%、51.5%和57.1%,均处于扩张区间,为后期物流需求的全面复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些行业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表现预示着整体物流市场的复苏将更为稳健。
分析年初两个月的物流业景气指数运行情况,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节后复苏有序,中部和东部地区率先展现出恢复活力,而西部地区则蓄势待发,新订单指数和预期指数的双高表现预示着其物流业务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二是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尤其是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上升较快,这得益于企业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和资金周转率指数的上升,以及平均库存量指数的下降,反映出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成效。中小微企业在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上的上升幅度超过大型企业,显示出物流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活力的增强。
在行业结构方面,传统公铁水运输行业呈现均衡发展态势。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活跃度保持在扩张区间,水上运输业活跃度持续改善,各项业务指标均有上升,显示出传统物流行业的稳健复苏。在新动能领域,多式联运和邮政快递板块物流活跃度持续高涨,业务总量指数分别达到55.6%和66.3%,成为物流行业复苏的重要推手,展现了物流行业在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的强劲动力。
尽管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受到春节等因素影响有所回调,但整体复苏趋势未变。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加快复苏,物流实物量需求预计将有序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物流业有望实现更加稳健的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行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物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