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构建一套全面反映开放形势、经贸往来、交流合作、制度开放、开放布局等方面状况的经济开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至2023年间全国及各省份的经济开放发展指数进行了深入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开放发展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显著成就,总指数增长了13.4%,展现出以开放促发展的新步伐和强劲动力。
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开放发展总指数为29.75,其中开放形势、经贸往来、交流合作、制度开放、开放布局五个二级指数分别为5.78、4.76、3.44、9.90、5.87。这些指数共同描绘了中国经济开放发展的全面图景,显示出中国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至2023年间,中国制度开放和开放布局二级指数的增长尤为突出,分别增长了72.8%和108.3%。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推动制度创新和优化开放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地区差异来看,《报告》指出,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开放发展指数总体上高于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然而,在过去十年间,这一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法治化水平的持续改善,以及制度开放指数的快速提升。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各地区在开放发展中的均衡性增强,也体现了国家对内陆和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
在经贸往来方面,《报告》显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中国的开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交流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未来推进开放发展的方向,《报告》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应继续巩固沿海地区的开放先导地位,同时进一步统筹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其次,在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最后,在继续坚持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的发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经济开放发展数据和分析,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推进开放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开放发展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