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吉林梨树:科技赋能“梨树模式”,黑土地焕发新生机

2024-08-02 08:18:58 来源: 编辑网
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玉米植株挺拔,叶片翠绿,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遥控无人机正翱翔于蓝天之下,为农田精准喷施农药,科技的力量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核心示范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玉米植株挺拔,叶片翠绿,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遥控无人机正翱翔于蓝天之下,为农田精准喷施农药,科技的力量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图片来源:

  “梨树模式”,这一由梨树县率先探索并实践的农业生产模式,如今已成为全国瞩目的黑土地保护典范。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黑土地耕层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从而有效遏制了黑土退化,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今,“梨树模式”正不断升级,形成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实现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新突破。

  数据显示,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每公顷可节约成本约1200元,单产提高8%以上,这一成效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更为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极其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更是推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在梨树县的引领下,黑龙江、辽宁等黑土区省份也纷纷行动起来,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黑土地保护模式。从“梨树经验”到“龙江实践”,再到“三江经验”,一系列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绘就了一幅黑土地保护的壮丽画卷。

  在这场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战役中,中国科学院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笔。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项目首次全面摸清了黑土侵蚀沟的空间分布,并对黑土地的自然资源、土壤性质、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监测。通过集成地理学、大数据、现代农业等多学科技术,创建了“全域定制模式”,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科学、精准的解决方案。

  新技术与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为黑土地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变量施肥技术体系,实现了智能监测、诊断、决策处方图、变量施肥农机、平台APP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还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实现了作物增产。小流域综合治理、智能灌溉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应用,更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浪费、农作物生长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为黑土地保护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科技的引领下,黑土地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望无际的农田上,现代化农机轰鸣作响,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金黄色的作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黑土地披上了“黄金甲”。这幅农业“丰”景图不仅让人心生欢喜,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藏富于田,藏富于技”。在梨树县乃至整个黑土区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守护好这片珍贵的黑土地;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科技的领航下,共同书写黑土地保护的新篇章!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15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