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的到来,全国再次迎来了毕业季与求职季的双重热潮。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攀升至1179万人,较去年增加了21万人,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对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如何促进他们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最显著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主动作为,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积极与市场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和岗位来源。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更在于高校通过举办招聘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与此同时,企业界也积极响应,通过校企合作、访企拓岗、企业进校园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以北京链家为例,该企业通过与多所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通过师徒带教、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北京链家的实践案例是校企合作促进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该企业已与全国6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学分置换、实习基地、课程植入等多种形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据统计,自合作以来,已有大量毕业生成功入职北京链家,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校企合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双方的高度配合和持续努力。黑龙江工商学院招生就业处市场部指出,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互换,以及对毕业生留存率的共同关注。高校应关注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作为调整合作方式的依据;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相关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多项建议。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吸引优秀毕业生参与;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坚持师徒带教传统,为每位新入职毕业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师傅,加速其成长过程。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充分利用促就业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我们一定能够培育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