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非诚勿扰》如何做婚恋题材的“最佳代言人”

2017-01-06 07:28:10 来源: 编辑网
  这就改回了以前的《非诚勿扰》, 老品牌新生命,经历了曲折,才能见彩虹!  从第一期到现在,七年了,没有一期落下过,无论叫什么名
 

  “这就改回了以前的《非诚勿扰》, 老品牌新生命,经历了曲折,才能见彩虹!”

  “从第一期到现在,七年了,没有一期落下过,无论叫什么名字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你就是你,已深入人心。”

  在被冠以“缘来”二字一年之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作出再审判决,江苏台夺回“非诚勿扰”的名称版权。当日,官方微博发布道:“浴火新生,初心不改。缘来挺好,非诚勿扰。2017,相爱一起!”随后,粉丝纷纷留言,表达一路走来对节目的认可与祝福。

  2017年1月15日,《非诚勿扰》就要满七周岁了,即将迈入它生命的第八个年头。新的一年颇为特别的是:一夜之间,相亲综艺迎来类型回暖以及数量爆发。身为引领者和坚守者的《非诚勿扰》,又将何去何从?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有人说,所谓“七年之痒”,是细胞的更新,是灵魂的蜕变。在过去的第七个年头里,《非诚勿扰》也遭遇了生命周期中的“多事之年”。但回头去望这档节目走过的日子,它在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中,不断跟随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在变与不变之间,始终是婚恋类型的最佳代言人。

 

  更名风波下的《非诚勿扰》

  七年之痒的这一年,依然是卫视综艺的有力竞争者

  关于“七年之痒”的悲观预判,其实伴随《非诚勿扰》已经许久了,这也是诸如《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之类的老牌综艺不时陷入的“生命力”热议。

  2016开年,《非诚勿扰》接连遇上了两则令人惊诧又唏嘘的事件:一是身陷“商标纠纷风波”,2016年1月16日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二是陪伴节目一路成长的黄菡老师离开嘉宾席,迎来阵容的一次“换血”。彼时,很多人的脑袋里生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名称更改,嘉宾离开,《非诚勿扰》的未来会怎样?

  未来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一年过去,回顾2016年的成绩单,不管从哪个维度来分析,《非诚勿扰》都依然是卫视综艺的有力竞争者。

  坐拥“全世界顶级的节目”“中国最佳生活服务类节目”“全国第一个模式输出节目”“全国第一个入选哈佛案例节目”殊荣的《非诚勿扰》,发行到美、加、澳、韩多国电视媒体以及多条国际航线,是中国真人秀历史上真正意义上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品牌。2016年,尼尔森平均收视达2.57%,依然位列全年常态栏目冠军位,收视表现高于绝大多数季播综艺,全年网络播出量近10亿。

 

  在过去的将近7年之间里,共计放送606期节目,如果按照一季节目常规的十二期来折算的话,《非诚勿扰》已经是一档坚挺了50多季的常青综艺了。

  业内有一种声音说:4至5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生命周期,许多成功的节目都没走出这个盛极而衰的怪圈,这句话有道理,但并非绝对。当绝大多数季播综艺都走不出“火不过三季”的宿命之时,《非诚勿扰》起码证明了一件事:一档有生命力的综艺节目,可以热得很长久。

  周六晚间是个特别值得玩味的档期。周五和周日,都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季播,各大卫视豪赌大片巨制的周六档,却始终没有诞生过真正可以匹敌《非诚勿扰》和《快乐大本营》的季播力量,不管是哪一种新鲜的类型,抑或是多么豪华的阵容。或许可以理解为,它们都太深入人心,太具有国民陪伴感,无可替代。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需作者授权,来源:编辑网;作者:中国娱乐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1095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