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探讨: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聚焦绿色转型 共绘低碳发展蓝图

2025-11-13 08:29:14 来源: 综合人民网
  近日,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绿色能源转型、科技创新驱动

  近日,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绿色能源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能源巨头领航:技术融合驱动低碳转型

  作为国内能源行业代表,某大型央企在论坛上分享了其推进“双碳”目标的实践路径。该企业以碳达峰八大行动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化石能源洁净化改造,加速光伏、氢能等洁净能源规模化应用,并构建全产业链低碳生产体系。企业负责人强调,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环境责任,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需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与金融工具创新形成合力,同时依托国际合作拓展转型空间。目前,该企业已与多个国际能源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绿氢制备等领域取得突破。

  高校担当:打造“双碳”创新策源地

  清华大学在论坛中展示了其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综合性布局。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该校通过跨学科课程重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拓展等举措,构建了覆盖能源、环境、经济、工程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清华大学牵头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低碳科研项目,在新型储能材料、智能电网优化、碳市场机制设计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校长在发言中表示,高校需突破学科壁垒,推动基础研究向应用场景转化,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行业龙头的协同创新,为绿色技术商业化提供全链条支持。

  案例赋能:产学研融合注入新动能

  论坛期间,一场特殊的发布仪式引发关注——某能源企业的一批低碳转型实践案例正式入选国家级工商管理案例库。这些案例涵盖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工业园区零碳改造、碳金融产品创新等场景,将成为全国900余所高校的教学素材。案例库负责人指出,通过真实商业场景的解剖式研究,可帮助学生理解绿色转型中的技术经济逻辑与风险管理挑战,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此前,该案例库已支撑培养出超万名具备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视野的商科毕业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新能源企业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跨界平台:构建低碳生态共同体

  两大创新项目在论坛上签约落地。其一为“科学加能站”计划,该项目将传统能源站点升级为科普教育基地,通过VR技术模拟碳足迹追踪、设置绿电交互装置、开设碳中和微课堂等形式,打造公众触手可及的科技体验空间。首批试点站点将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布局,预计年接待量超百万人次。另一项“碳中和生态伙伴计划”则聚焦产业链协同,通过设立跨学科联合实验室、发布绿色技术白皮书、组织供需对接会等方式,推动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低碳化。目前已有50余家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加入该计划,覆盖新能源装备制造、碳管理服务、循环经济等领域。

  全球视野:中国方案助力气候治理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形成协同效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提升至18.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这些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样本。论坛闭幕式上,主办方发起《碳中和行动北京倡议》,呼吁加强绿色技术标准互认、推动碳关税机制公平化、建立南南气候合作基金,得到与会多国代表响应。

  随着论坛落幕,一幅低碳发展的路线图愈发清晰: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产学研融合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桥梁,中国正加速构建零碳未来。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环境承诺,更将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84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AI自助写稿 | AI审核稿件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