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将至,8天长假为民众旅游探亲提供了充裕时间,出行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出行约2.95亿人次,同比增长3.2%。面对历史级出行规模,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提前部署,从运力调配、安全保障到服务优化,全方位织密假期出行保障网。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出行特征:自驾占八成,客流首尾集中,新能源车需求激增
据分析,今年假期出行呈现三大显著特征:
自驾为主流,预计自驾出行达18.7亿人次,占总量八成,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或突破70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达1400万辆,充电需求显著;
客流潮汐化,10月1日单日客流量或超3.4亿人次,创历史峰值,7日、8日迎返程高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进出城路段及热门景区周边车流密集;
旅游热度攀升,国内上海、成都、北京等城市旅游热度有望超去年,出境游至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人数因免签政策大幅增长。
此外,假期货运总体平稳,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稳定,日均货车流量与去年持平。
公路出行:免费通行+五类风险防控,多省增设充电设施
公路运输是假期出行“主力军”。交通运输部推出“四个全力”举措:
运力供给方面,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资源,强化自驾游、邮轮运输服务,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时段为10月1日0时至8日24时,引导错峰出行;
安全保障方面,紧盯恶劣天气、拥堵路段、新能源车充电排队等五类风险,落实安全生产“三十条”硬措施,海事部门在热门夜游航线部署海巡船驻守;
服务优化方面,推广联网售票、保留人工窗口,便利老年人及外籍人员,畅通12328服务热线;
质效提升方面,对高速拥堵“一段一策”疏堵,服务区充电“一区一策”保障,部分省份新增充电桩及移动充电车。
铁路运输:日均1.3万列,夜间高铁+电子发票成亮点
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超2.1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围绕“走得了、行得好”目标,实施“三个优化”:
运力配置优化,在客流集中方向采取动车组重联、加开临时列车及夜间高铁,重点覆盖北京、上海至粤桂云、川贵等方向,同步开行跨境列车、旅游专列;
售票组织优化,保障12306系统平稳运行,动态投放票额、统筹长短途需求;
服务举措优化,10月1日起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提供纸质行程提示单,完善铁路畅行码、便捷换乘服务,加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保障,联动公交、地铁打通“最后一公里”。
民航领域:运力科学调配,应对天气挑战
民航局预计运输旅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创历史同期新高。保障重点聚焦三方面:
安全保障,针对部分地区对流天气,指导单位提前排查隐患,严格执行标准;
运力供给,科学制定航班计划,加强重点时段运力,鼓励开发通程航班、空铁联运等产品;
服务提升,督促航司、机场协同运行,提高航班正常率,降低天气对出行影响。
邮政寄递:日均5.57亿件,节后快速恢复常态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全国快递揽收量达1432.7亿件,9月日均5.57亿件。节日期间快递量预计回落,节后迅速恢复。保障工作聚焦四点:
能力保障,督促企业与电商平台沟通,科学预测业务量,合理安排运力;
服务质量,加强监管,确保服务标准不降;
安全底线,落实实名收寄、过机安检等制度,严防违禁品流入;
权益维护,督促企业统筹员工休假,保障节日在岗人员权益。
民生导向:全链条保障,让出行更顺畅
从公路到铁路,从民航到邮政,各部门以民生需求为核心,通过精准施策、协同联动,构建起覆盖“行前-途中-抵达”全链条的保障体系。无论是自驾族的充电需求,还是旅客的便捷换乘;无论是重点物资的运输稳定,还是快递小哥的权益保障,均体现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理念。
这个假期,交通运输领域正以高效、安全、温馨的服务,助力亿万民众在团圆与畅游中感受美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