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启:山东烟台主场活动聚焦“五丰”亮点

2025-09-01 08:14:42 来源: 综合人民网
 今年农历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如约而至。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将落户山东烟台大户陈家村,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农民乐丰收

  今年农历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如约而至。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将落户山东烟台大户陈家村,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农民乐丰收、硕果盈丰收、文化润丰收、产销旺丰收、品牌强丰收”五大板块,全面展现“三农”发展成就,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主场落户烟台:打造“三农”成果展示窗口

  作为今年丰收节的核心承载地,山东烟台大户陈家村将通过沉浸式场景、互动式体验,集中呈现现代农业科技、乡村特色产业及农耕文化传承成果。活动现场将设置“丰收成果展”“智慧农业示范区”“非遗文化街”等主题区域,并依托当地苹果、葡萄等特色产业,开展采摘体验、品鉴评比等活动,让城乡居民近距离感受农业发展活力。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烟台作为主场,既因其作为东部沿海农业大市的代表性,也因其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数据显示,烟台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苹果、海参等6个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元,为丰收节提供了丰富的展示素材。

  “五丰”亮点: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庆丰收

  今年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线,策划了五大特色板块:

  农民乐丰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服务”原则,聚焦“五个一批”举措——出台助农政策、推进惠农项目、推广农业科技、办好民生实事、组织庆丰收活动。例如,山东将发放2亿元农业补贴,河南启动“万名科技特派员下乡”行动,切实让农民共享丰收红利。

  硕果盈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夏粮产量达1.46亿吨,同比增0.8%;早稻增产1.2%,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稳固。同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蔬菜、水果自给率超100%,为丰收节注入“底气”。

  文化润丰收:活动将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举办乡村文化嘉年华、非遗技艺展演、村歌民谣大赛等。在烟台主场,农民将自编自导丰收主题实景剧,再现农耕场景;浙江、四川等地将开展“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火花。

  产销旺丰收:作为促消费重要平台,丰收节期间将启动“金秋消费季”,联动全国800多个县开展土特产展销、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数据显示,2024年丰收节期间,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预计今年将同比增长15%以上。

  品牌强丰收:通过打造“丰”字号IP矩阵,推广“丰收课”“丰收集”“丰收游”等特色品牌。例如,陕西推出“苹果采摘+非遗体验”线路,江西打造“稻田艺术节”文旅品牌,让丰收节成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丰收节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今年丰收节特别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展示、现场观摩交流等形式,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实践模式。在烟台主场,将设置“乡村振兴成果展”,集中呈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丰收节不仅是庆祝活动,更是推动“三农”工作的载体。例如,通过“数商兴农庆丰收”行动,今年将培育100个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通过“土特产集中推介”,预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500亿元。

  特殊节点意义:锚定“十四五”目标,激发发展信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此背景下,办好丰收节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既是对“三农”发展成就的总结,也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

  据介绍,丰收节期间将发布《中国农民丰收节白皮书》,系统梳理八年来节日在促进产销对接、弘扬农耕文化、增强农民获得感等方面的成效。同时,通过“我为丰收节代言”等互动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数据看板

  2025年夏粮产量:1.46亿吨(同比增0.8%)

  丰收节期间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目标:超1380亿元

  山东烟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0亿元(2024年)

  “金秋消费季”覆盖县域:800个以上

  计划培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100个

  从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到城乡共庆的欢腾氛围,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正以多元形式诠释“三农”新貌。这场贯穿金秋的盛会,不仅是对劳动的礼赞,更凝聚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319.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