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达9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倍,行业整体效益较去年同期实现明显改善。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也离不开行业自身在绿色低碳转型和供需动态平衡方面的积极探索。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从产量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46亿吨,同比下降2.9%。这一降幅符合全年粗钢产量调控目标,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继续保持同比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国内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49亿吨,同比下降5.7%,且预计全年消费量将低于上一年,连续第五年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国内钢铁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在去产能、调结构方面的持续努力。
在钢材进出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796万吨,同比增长9.2%;而进口钢材则下降至453万吨,同比减少12.6%。折合粗钢净出口量达到9676万吨,同比增长2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流向多元化、品种分散化的特点。部分热轧、冷轧产品出口量有所下降,而钢坯出口量则大幅增长,达到去年同期的三倍,尽管出口均价有所下降,但整体出口规模仍保持扩张态势。
钢材价格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显示,前三季度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93.67点,同比下降9.64%。年初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位于100点以下,这对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了一定压力。然而,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管理效率等措施,实现了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1.52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提升至2.10%,同比上升1.39个百分点。不同规模企业间效益分化明显,大型钢铁集团凭借规模优势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营状况相对稳健;而中小企业则随市场波动较大,经营压力凸显。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钢铁行业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0.54%,吨钢可比能耗下降0.6%,排水量同比下降5.88%。固废利用率和可燃气体利用率显著提升,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利用率同比均提高0.1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正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钢铁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效需求不足、出口预期转弱、供需矛盾加大等问题依然突出,行业平稳运行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在此背景下,实现供需动态均衡成为钢铁行业稳运行、增效益的关键。在需求强度减弱的前提下,主动调整生产节奏、增强供需适配性显得尤为重要。
展望四季度,钢铁企业需进一步强化自律控产降库存,减少低价无序竞争,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生产方式,提升钢材有效供给能力。通过促进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共同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经营质量效益。未来,钢铁行业需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