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中央财政拨付11.46亿元专项资金 助力13省秋粮防灾稳产

2025-08-17 19:29:44 来源: 综合人民网
  近日,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 46亿元,专项支持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3

  近日,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专项支持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开展秋粮“一喷多促”作业。此举旨在通过科学喷施作物调节剂与防护药剂,增强秋粮作物抗逆能力,筑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精准施策:11.46亿元直击秋粮生产关键环节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但也是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高发期。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秋季部分粮食产区面临极端天气与病虫害叠加风险,对玉米、大豆、中稻等主要作物稳产构成挑战。此次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一喷多促”技术推广,通过一次性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逆剂及杀菌杀虫剂等混合药剂,实现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的多重效果。

  资金分配突出“产粮大省优先”原则。13个受援省份秋粮播种面积占全国七成以上,其中东北、黄淮海地区作为玉米、大豆主产区,获得资金占比超60%。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将利用专项资金对5000余万亩玉米、大豆实施“一喷多促”,预计可提升单产3%-5%。

  技术赋能: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

  “一喷多促”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防灾减灾领域推广的重要技术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配比药剂,一次性完成防病、治虫、抗旱、促熟等多重任务,较传统分步防治方式效率提升50%以上。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专家指出,该技术尤其适用于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的作物稳产保障。

  在资金使用方向上,中央明确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优化实施方案。河南省将资金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对受淹地块优先实施喷施作业;山东省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招标遴选300余家专业化服务组织,确保作业质量;辽宁省则针对中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发稻瘟病的特点,增加生物防治药剂补贴比例。

  全链条保障:资金监管与长效机制并行

  为确保专款专用,财政部建立资金直达机制,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指标文件后3日内分解下达至县级,并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资金流向。农业农村部同步启动“百县千乡万户”技术指导行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药液配比、飞行高度等实操培训,目前已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超2万人次。

  此次资金下达还注重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力。在内蒙古,部分旗县将“一喷多促”作业纳入完全成本保险理赔范围,若因灾减产可叠加享受喷施补贴与保险赔付双重保障。据测算,通过“技术+资金+保险”的综合保障模式,受援地区秋粮稳产概率可提升至90%以上。

  稳产保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克服局部干旱、洪涝等不利影响,夏粮已实现丰收,产量达2995.6亿斤,同比增加72.5亿斤。秋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以上,其稳产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实现。此次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及时投入,不仅为秋粮丰收增添“保险栓”,更彰显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力。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目前,13个受援省份已完成“一喷多促”作业面积超1.2亿亩次,覆盖85%以上的秋粮种植区域。监测数据显示,经喷施处理的地块,作物叶片增厚、茎秆粗壮,病虫害发生率下降15%-20%,为后期灌浆鼓粒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这场由中央财政撬动的防灾减灾攻坚战正持续发力。从白山黑水到黄淮平原,从无人机喷洒到智能化监测,科技与政策的双重护航,正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234.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