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最新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列入中央企业名录。此次调整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由99家增至100家,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位列第73位。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改革背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正面临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央企业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顶梁柱”作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组建,正是这一战略导向的具体实践。据知情人士透露,新集团整合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000625.SZ)等核心汽车业务,并纳入部分地方国有汽车资产,旨在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平台。此前,兵装集团已通过多次资本运作,将旗下长安汽车、哈飞汽车、昌河汽车等品牌纳入统一管理,为此次重组奠定基础。
央企名录调整:第100家央企的特殊意义
此次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入列,使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重回100家。这一数字具有象征意义——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中央企业数量曾从196家缩减至2017年的97家,此后通过战略性重组逐步增至99家。此次“破百”,既体现了国资监管体系“有进有退”的动态调整逻辑,也释放出深化国企改革的强烈信号。
业内专家指出,中央企业数量的增减并非单纯追求规模,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例如,2021年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均聚焦关键领域短板;而此次汽车产业的整合,则直指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位列第73位,与其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密切相关——既需承担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也要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赛道实现突破。
产业影响: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被视为汽车行业“国家队”重组的标志性事件。长安汽车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企业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表现亮眼: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7%,占比突破18%;旗下深蓝、阿维塔等品牌加速高端化布局。然而,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竞争对手,长安汽车在核心技术、全球化布局等方面仍存短板。
“新集团的成立,有望通过资源协同破解这些难题。”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一方面,中央企业身份将助力其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例如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另一方面,统一平台可减少内部竞争,集中力量攻关芯片、电池等“卡脖子”技术。此外,整合后的供应链体系或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未来挑战:市场化改革仍是关键
尽管前景可期,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平衡行政指令与市场机制。央企身份虽能带来资源优势,但也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曾强调,央企改革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通过混改、员工持股等方式激发活力。
此外,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度仍有待提升。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需在技术研发、品牌运营、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
结语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组建,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又一力作。随着“央企名录”第100家企业的落地,我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整合潮。未来,这家新央企能否在变革中突围,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将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地位。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