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生态:西辽河汛期全线过流调度成效显著 干流时隔多年再度贯通助力生态复苏

2025-09-15 08:11:44 来源: 综合人民网
  9月13日23时,随着干流补水水头顺利抵达安乐屯并与下游既有水面衔接,西辽河在2024年汛期实现全线过流目标。这是继今年春季调度后,西

  9月13日23时,随着干流补水水头顺利抵达安乐屯并与下游既有水面衔接,西辽河在2024年汛期实现全线过流目标。这是继今年春季调度后,西辽河年内第二次完成干流贯通,标志着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恢复河流健康生命注入关键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科学调度29天 水资源精准配置破解“过流难”

  本次汛期全线过流调度自8月15日启动,历时29天。面对西辽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压力大等挑战,水利部门构建“监测-预报-预演-调度”闭环体系,通过密集布设雨水情监测站点、动态分析流域降雨与河道来水数据,精准核算水库蓄水、雨洪水、外调水及再生水“四水”可用量。调度过程中,技术人员基于水文模型滚动预演水流演进路径,结合河道地形与历史过流经验,科学确定水库下泄流量、分水节点及时间窗口,确保每一立方米水资源发挥最大生态效益。最终,补水水头按计划抵达安乐屯断面,与下游水域形成连续水体,实现干流全线贯通。

  生态效益立竿见影 河流健康生命加速恢复

  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对流域生态修复意义重大。监测数据显示,贯通期间,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5-1.2米,部分断流多年的支流恢复基流,湿地面积扩大约15平方公里。过流水体带动底栖生物复苏,鱼类洄游通道重新打通,吸引白鹭、苍鹭等水鸟栖息觅食,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此外,水流冲刷有效改善河道底质,减少淤积物对水质的污染,下游断面水质类别由Ⅳ类提升至Ⅲ类,为农牧业灌溉与城乡供水提供更优质水源。

  多源协同发力 构建水资源保障新格局

  此次调度的成功得益于多类型水资源的统筹利用。一方面,通过优化红山水库等控制性枢纽的蓄泄策略,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将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引入外调水与再生水补充生态需水,形成“本地水+外援水”的联合保障机制。调度期间,流域累计利用雨洪水1.2亿立方米、外调水0.8亿立方米、再生水0.3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往年提升25%。这种“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的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长效机制持续发力 下一步聚焦“延时长、稳生态”

  尽管已实现年度两次全线过流,但水利部门明确,西辽河生态复苏仍需巩固深化。根据规划,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优化调度方案:建立基于气候预测的动态调度模型,延长预见期,提高水资源配置的前瞻性;

  强化工程支撑:加快实施河道整治、生态护岸等工程,减少水流渗漏损耗,提升过流稳定性;

  完善监测体系:增设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生态监测站点,实时评估调度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西辽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力争在未来3-5年内实现干流全年不断流,逐步恢复“有水河段长度增加、水面面积扩大、地下水回补”的良性生态格局。

  此次西辽河汛期全线过流,不仅是水资源精细管理的成功实践,更彰显了我国在生态脆弱区河流修复领域的治理能力。随着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这条曾长期断流的北方河流有望重焕生机,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411.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