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收购总量达10016万吨,较去年同期稳步增长,夏粮收购整体进展顺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预期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收购进度创历史新高,提前一周完成阶段性目标
今年夏粮收购呈现“启动早、进度快”的显著特点。受气候条件影响,小麦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周,旺季收购窗口随之前移。收购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农民售粮积极性高涨,普遍采取“即收即卖”模式,有效缩短了粮食流通周期。数据显示,截至统计节点,全国小麦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主产区日均收购量维持在高位运行,反映出粮食流通效率的持续提升。
业内专家分析,收购进度加快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缩短了收割周期,农民售粮时间更为集中;另一方面,粮食收购网络不断完善,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售粮渠道。此外,信息透明度提高也增强了农民对市场行情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了粮食快速归仓。
托市政策全面落地,1300万吨最低收购价小麦筑牢保障底线
为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小麦主产省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储粮集团作为政策执行主体,通过增设收购库点、优化服务流程、延长收购时间等措施,确保“仓等粮、人等粮、钱等粮”。截至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达1300万吨,占全国总收购量的13%,有效发挥了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
政策性收购的广泛覆盖,不仅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也引导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以河南为例,作为全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当地通过“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减少农民售粮排队时间,单日最高收购量突破80万吨,政策执行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倒逼种植环节优化品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优质化转型。
市场供需平衡有序,优质优价特征进一步凸显
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今年夏粮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加工、贸易、储备等企业购销活动有序开展。市场监测显示,主产区小麦价格维持在1.25-1.35元/斤区间波动,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值得关注的是,优质专用品种需求旺盛,强筋、弱筋小麦价格普遍突破1.4元/斤,较普通品种溢价超10%,市场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优质优价是今年小麦市场的突出特点。”市场分析师指出,随着国内面粉加工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转型,下游企业对高筋、低筋等专用小麦的需求持续增长,倒逼上游种植环节调整品种结构。据统计,今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提升至38%,较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符合需求的高品质粮源。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面粉消费旺季拉动市场活跃度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面粉加工企业进入备货高峰期,小麦购销活跃度进一步提升。调研显示,主产区面粉企业开工率已升至75%以上,部分大型企业满负荷生产,日均处理小麦量同比增加15%。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普遍提高小麦库存水平,带动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市场流通量稳步扩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夏粮收购进展,强化市场监测预警,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购销,确保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指导各地做好安全储粮工作,严防霉变等储粮风险,保障已收购粮食质量安全,全力推动夏粮收购工作圆满收官。
结语
2025年夏粮收购以“进度快、政策稳、市场活”的特点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1亿吨小麦的顺利归仓,不仅彰显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节前消费旺季的到来,小麦市场有望延续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