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会议:世界贸易组织(WTO)总理事会召开《渔业补贴协定》特别会议

2025-09-16 08:11:39 来源: 编辑网
  2025年9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理事会召开《渔业补贴协定》特别会议。会上,巴西、肯尼亚、越南及汤加四国正式递交批准文件,使

  2025年9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理事会召开《渔业补贴协定》特别会议。会上,巴西、肯尼亚、越南及汤加四国正式递交批准文件,使批约成员数量达到协定生效所需的法定门槛。至此,这一历经21年谈判的全球性渔业治理框架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在应对环境挑战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协定生效:多边主义对保护主义的胜利

  《渔业补贴协定》是WTO成立30年来第二份全新多边协定,也是首份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规则文件。在当前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冲击全球贸易体系的背景下,协定的生效被视为多边贸易体制韧性的重要证明。WTO总干事在会上强调,该协定是“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展现了成员方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共同挑战的决心。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渔业补贴规模达35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直接或间接导致过度捕捞。协定通过禁止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补贴,以及限制对过度捕捞种群和公海无管制捕捞的资助,从制度层面切断破坏性渔业行为的资金链。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若协定全面落实,到2030年全球渔业资源衰退速度可降低1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担当:率先履约推动全球治理

  作为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和重要的贸易力量,中国于2023年6月27日率先完成协定批约程序,成为首个履行全部生效义务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协定谈判期间提出“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等关键方案,为平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诉求作出重要贡献。

  国内层面,中国已启动渔业补贴政策系统性改革,将原有32项补贴项目整合为支持远洋渔业资源调查、生态养殖设施升级等6类绿色导向型政策。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密度较2018年提升27%,单位产量能耗下降19%,显示出政策转型的积极效应。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的履约实践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转型路径,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多边环境治理的信心。

  规则革新:构建渔业可持续治理体系

  协定创新性地将贸易规则与环境目标深度融合,其核心条款涵盖三大领域:

  补贴纪律:明确禁止11类破坏性补贴,建立“负面清单+正向激励”双轨机制,允许成员对可持续渔业、小型渔船作业等提供支持。

  透明度框架:要求成员每年向WTO提交补贴数据,并建立渔业资源评估专家委员会,确保政策制定基于科学证据。

  技术援助:设立专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监测执法能力,目前已有欧盟、挪威等15个成员承诺提供超2亿美元资金支持。

  协定还首创“港口国措施”与贸易政策联动机制,允许成员对涉嫌违规渔获采取边境管控措施。这一设计有效弥补了传统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治理盲区,形成“船旗国-沿海国-港口国”协同监管网络。

  未来挑战:从规则制定到实效落地

  尽管协定生效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其全面实施仍面临多重考验。发展中国家普遍担忧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不足,部分成员对公海渔业管辖权存在争议。WTO计划于2026年启动首轮合规审查,重点评估成员补贴政策调整进度及海洋资源恢复成效。

  在此背景下,中国正牵头构建“一带一路”渔业合作网络,通过分享休渔制度、人工鱼礁建设等经验,帮助东南亚、非洲国家提升渔业管理能力。2025年8月,中国与东盟十国联合启动“数字渔政”项目,利用卫星遥感与AI技术实现跨境海域实时监控,为协定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渔业补贴协定》的生效开启了全球渔业治理的新纪元。这一多边成果不仅为海洋资源保护注入制度保障,更证明了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危机面前,国际社会有能力超越零和博弈,通过规则创新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持续深化履约实践,全球海洋经济有望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42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