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4年邮政业业务收入达1.7万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

2025-07-22 08:07:23 来源: 综合人民网
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邮政业业务收入达1 7万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超7亿人次,成为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我国邮政业以“物畅其流”为目标,深入推进交通强国邮政篇建设,在业务规模、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邮政业业务收入达1.7万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超7亿人次,成为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规模跃升:万亿产业支撑消费扩容升级

  从2020年到2024年,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1万亿元增至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快递业务量从830亿件跃升至1750亿件,年均增长20%,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一增长背后,是邮政业与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

  “收快递已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日常’。”2024年人均快递使用量超120件,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突破35%。在浙江义乌,邮政企业联合电商打造“直播电商+智能仓配”模式,将发货时效压缩至2小时内,支撑当地日均百万级订单处理;在广东广州,社区智能快递柜覆盖率达98%,实现“无接触配送”全覆盖。

  规模效应的放大直接带动了产业升级。邮政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项目累计超过3000个,形成“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新模式。例如,在安徽合肥,邮政企业为家电企业提供定制化供应链服务,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物流成本下降25%;在江苏苏州,快递企业与生物医药企业共建冷链物流中心,保障高端试剂“2-8℃恒温运输”,助力中国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18%。

  技术赋能:智能物流体系重塑行业生态

  国家邮政局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全链条智能化转型。目前,AI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路径规划、异常预警等场景,全国建成智能化分拨中心超2000个,自动化设备渗透率达85%。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仓,AGV机器人与机械臂协同作业,日处理订单量超百万单,效率是传统仓库的5倍。

  “无人技术”成为行业新标配。2024年,无人机配送网络覆盖全国80%的县域,在四川大凉山、西藏墨脱等地,无人机将偏远地区配送时效从3天缩短至8小时;无人车在高校、社区等场景规模化应用,美团无人车累计配送订单突破1亿单;在铁路枢纽,智能搬运机器人实现“货到人”精准分拣,错误率降至0.01%以下。

  技术革新推动服务效能跃升。2024年“双11”期间,邮政业单日最高揽收量达7.29亿件,但全网运行平稳,全程时限较五年前缩短36小时。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国内重点城市间快递服务时效进入“48小时达”时代,服务质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邮政榜首。

  降本增效:综合运输网络释放经济活力

  邮政业“一张网”“一单制”的优势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愈发凸显。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无人机”多式联运,行业综合运输效率提升30%,单位快件综合成本较2020年下降22%。

  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国家邮政局与铁路、民航部门深化合作,高铁运快递实现“图定班列”常态化运营,全国100个城市间实现“次日达”;航空快递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2024年国际货运航线新增23条,跨境电商包裹时效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冷链物流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全国建成县级冷链转运中心1200个,冷藏车保有量突破15万辆,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温控。在广西百色,邮政企业建设芒果预冷库和分级分拣线,帮助果农增收超2亿元;在山东烟台,樱桃专用冷链航班日均运力达200吨,让“北方春果第一枝”畅销全国。

  国家邮政局还推动“快递进厂”工程,为制造业提供“嵌入式”供应链服务。在福建泉州,快递企业与运动鞋服企业共建“智能云仓”,实现“生产-仓储-配送”无缝衔接,库存占用资金减少40%;在重庆,邮政企业为笔记本电脑出口提供“关务+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通关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展望未来: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新格局

  下一步将实施“三强三升”行动:一是强基础,2025年底前实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二是强创新,加快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打造“智慧物流2.0”;三是强协同,深化与交通、商贸、农业等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全国统一的邮政业公共服务平台。

  “邮政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跃迁。”随着RCEP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建设,中国邮政业将加速向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支撑。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039.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