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铁路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运力配置、创新客运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等多维度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绩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5月1日单日发送旅客达2311.9万人次,刷新单日客流纪录。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正为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运力提升:新线投用与灵活调度双轮驱动
铁路部门统筹高速与普速铁路资源,通过新线开通和车辆增配扩大运输能力。上半年,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日照站等新线新站投入运营,121标准组复兴号动车组新投用,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1183列,同比增长7.5%。
针对客流波动,铁路部门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在春运、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及热门旅游时段精准增开列车。例如,五一假期期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日均增开夜间高铁超200列,有效满足了短途探亲与长途旅游的叠加需求。同时,普速旅客列车开行规模保持稳定,68对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持续开行,覆盖全国21个省份,成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的“生命线”。
跨境与外籍旅客服务:架起国际交流桥梁
随着国际交往恢复,铁路跨境客运量显著增长。上半年,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150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1%;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3.9万人次,同比增长19.1%。中俄、中越、中蒙国际旅客列车常态化开行,为区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
为适应我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铁路部门推出多项便利化措施:全国主要车站增设外籍旅客服务专窗,12306英文版网站和APP上线“一键求助”功能,外籍旅客购票、乘车流程进一步简化。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9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其中东南亚、中亚旅客占比超六成。
旅游列车:激活“银发经济”与文旅消费
响应国家促进服务消费政策,铁路部门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特色旅游列车线路,打造“火车+景区”一体化产品。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同比增长23.2%,串联起黄山、敦煌、井冈山等300余个热门景点。
针对银发群体需求,铁路部门研发适老化旅游列车,增设无障碍设施、医疗室和休闲娱乐区,并推出“车票+酒店+门票”套餐。品牌列车如“熊猫专列”“京和号”等,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设计,成为老年旅客“慢游中国”的首选。此外,“旅游列车+研学”“旅游列车+康养”等新模式兴起,带动沿线餐饮、住宿等消费超百亿元。
服务升级:科技赋能与细节关怀并重
铁路部门聚焦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推出多项便民举措:
票务服务:计次票、定期票覆盖72条线路,旅游套票支持“一票畅游多地”;12306推出老年常旅客积分优惠,60岁以上用户购票可享折扣。
乘车体验:92趟动车组设“静音车厢”,25座车站和38趟列车试点宠物运输,19座车站提供“轻装行”行李寄送服务;全路动车组实现铁路畅行码全覆盖,旅客扫码即可获取餐食预订、补票升席等服务。
餐饮品质:列车餐食新增地方特色菜品300余种,冷链配送覆盖率提升至90%,部分列车推出“高铁外卖”直达座位服务。
站车环境方面,铁路部门动态优化安检、验证通道,在100个重点车站增设母婴候车室和充电桩;开展“我的铁路风景”主题活动,通过列车广播、车载电视展示沿途风光,让旅途成为文化体验之旅。
展望未来:构建现代化客运服务体系
国家铁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铁路部门将继续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推进CR450动车组研制、智能高铁2.0技术应用等科技创新,同时完善“四网融合”客运体系,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铁路正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随着更多惠民举措落地,铁路客运服务将进一步擦亮“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底色,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