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夏粮收购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事关种粮农民切身利益与粮食市场平稳运行。随着小麦主产区陆续开镰收割、油菜籽零星上市,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全面就绪,旺季收购即将启动。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农业农村部调度,今年夏粮收购量预计达2000亿斤,其中小麦1700亿斤、早籼稻250亿斤,主产区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措施已落实到位,粮食市场价格整体稳中有升,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气候影响有限,夏粮长势总体正常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部分夏粮主产区如河南、山东等地出现阶段性旱情。但通过科学灌溉、田间管理等措施,夏粮长势总体正常。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新季小麦单产预计保持稳定,质量较往年持平或略优;早籼稻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面积略有减少,但优质品种占比提升。
“尽管局部地区遭遇干旱,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抗旱技术推广,夏粮丰收基础依然稳固。”,“目前,湖北、四川等地新麦已陆续上市,容重、不完善粒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小麦占比超七成,为收购工作提供了良好货源。”
仓容资金到位,主产区准备充分
为保障夏粮收购顺利进行,各地提前部署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据调度,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区累计准备仓容1600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100亿斤,能够满足收购需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安排夏粮收购信贷资金3000亿元,确保“钱等粮”;铁路、公路部门优化运力调度,保障粮食跨区域调运畅通。
在价格方面,今年国内粮食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湖北、四川等地新麦开秤价格普遍在1.15元/斤至1.20元/斤之间,较去年同期上涨3%至5%;油菜籽开秤价格同比持平略涨,市场化收购活跃;早籼稻受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预计收购价格将围绕1.24元/斤(国标三等)波动,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低。
收储调控并举,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夏粮收购工作将坚持市场化导向与政策性托底相结合,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优化收购服务:推广“互联网+”收购模式,通过APP预约、上门检验、一站式结算等方式,减少农民售粮排队时间;
强化政策托底:在小麦、稻谷主产区密切监测市场价格,若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将及时启动预案,防止“卖粮难”;
严把质量关口:加强对镉、呕吐毒素等安全指标的检测,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入政策性库存;
维护市场秩序: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等违规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市场化收购成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夏粮收购中市场化收购占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在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已提前与合作社、种粮大户签订订单,通过“优质优价”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在湖北、江西等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等服务,减少产后损失。
“我们与中储粮合作,在主产区布局了200个收购网点,日烘干能力达10万吨,确保湿粮24小时内入库。”某大型粮企负责人表示,“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企业与农民实现了双赢。”
专家:夏粮收购“开门红”为全年粮食安全护航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今年夏粮收购呈现“政策托底稳预期、市场主导增活力、服务升级惠民生”三大特点。“尽管面临局部旱情和国际粮价波动,但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加之收储调控机制完善,农民售粮收益和粮食市场稳定均有保障。”他建议,下一步应加快构建粮食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链韧性。
目前,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各地正紧锣密鼓开展人员培训、设备检修、政策宣讲等工作,确保“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随着第一车新麦入库,这场守护“大国粮仓”的年度首战正式打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