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最新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这一亮眼数据再次彰显了国家高新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强劲的经济韧性。
截至目前,全国已布局178家国家高新区,广泛覆盖31个省、区、市,它们如同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介绍,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用“四新”来概括恰如其分。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成果的直观体现。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相较于2012年,年均增速高达11%。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今年一季度延续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不仅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凸显了国家高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地位。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生动实践,它们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家高新区聚集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科技创新资源的富集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50%左右,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国家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方面的领先地位。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原创技术、首发产品不断涌现,标志着国家高新区在前沿科技领域正引领着创新潮流。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解决全球性科技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是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国家高新区积极引导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强化跨园区产业协作,成立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建设多个高新区联盟。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跻身万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20%、50%,这些数据彰显了国家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优势,为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质企业竞争力实现新跃升,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高新区通过加强专业化服务、精准化支持,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优质企业如同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中流砥柱,不仅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还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共同进步。
国家高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质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四新”成就,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深入实施的生动写照。未来,国家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大力量,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