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出台堪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部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关键方面,精心构建并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它切实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到实处,致力于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一方面,该法注重鼓励支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法律特别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创业,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一些高科技研发项目中,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的精神,往往能成为技术突破的先锋力量。
另一方面,该法注重引导规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使其守法经营、善经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更能推动整个民营经济行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双重目标。
为确保民营经济促进法有效落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司法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法律要求,加快推进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同时,牵头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快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从执法层面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则从破除准入壁垒、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强化举措。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目前,在核电、铁路等领域已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最高达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80%。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多个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全国工商联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配合职能部门加快配套政策的出台,助推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同时,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将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优化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工作,及时收集和反映民营企业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司法执法部门优化配套措施,规范执法方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从监管引导、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力,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精准施策,与有关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推动金融业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在法治的护航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