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期,当全国消费市场迎来假日经济热潮时,一条条由货车、班列、货机编织的物流网络正以24小时不停歇的节奏,托举起“流动中国”的强劲脉搏。从城市物流园区到跨境货运班列,从货车司机劳动竞赛到铁空联运创新模式,中国快递物流业正以“保畅通、促循环、拓通道”的组合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
城市“毛细血管”高效运转:劳动竞赛激发货运活力
5月1日晚,西安灞桥区传化丝路公路港物流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重型卡车鱼贯而入,智能分拣线高速运转,叉车在货架间穿梭如织。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路物流枢纽之一,该园区日均处理货物超2万吨,服务企业超3000家,通过“智慧园区系统”实现车辆调度效率提升40%,仓储成本降低35%。
为保障假期物流畅通,园区联合滴滴送货陕西分公司、货拉拉西安分公司推出“五一劳动竞赛”:对单量前40名的专职司机发放200元充电卡“敬业奖”,服务质量综合评分前5名司机获500元充电卡并返还平台抽佣,总分前三名司机更可直通货拉拉“平凡之光”魅力司机全国评选。“假期单量比平时多了30%,公司发的充电卡正好能覆盖油费支出。”货拉拉司机王师傅一边核对货物清单一边说,园区还为司机提供免费餐食和临时休息室,让奔波在路上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西安市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作为全国首个“4枢纽+1基地”综合物流枢纽城市,西安已吸引超50家线上货运平台企业入驻,构建起“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三级网络。2024年一季度,西安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8%,其中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占比超40%,成为拉动工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引擎。
跨境“钢铁驼队”再提速:铁空联运打通“新亚欧大陆桥”
当古城西安的物流园区灯火通明时,3000公里外的新疆乌鲁木齐三坪站,一列满载电子元器件、服装鞋帽的“粤新快线”铁空联运货运班列正缓缓驶入。凌晨3:09,随着班列门锁开启,叉车司机李强和工友们迅速投入卸货作业:“这批货早上6点前要转运到机场,下午就能搭乘全货机飞往杜伊斯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深度联动的创新实践,“粤新快线”自4月21日首发以来,已实现每周2列常态化运行。该班列采取“国内铁路+境外公路+欧洲航空”分段运输模式:货物从广州大朗站出发,经5天铁路运输抵达乌鲁木齐后,通过天山国际机场15条全货机航线直飞中亚、欧洲18国,全程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70%,成本较纯空运降低60%。
“铁空联运的核心在于‘无缝衔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单制”国际多式联运电子提单,客户可实时追踪货物从工厂到欧洲仓库的全流程信息。新疆机场集团董事长陶润文透露,未来将加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第比利斯等中亚枢纽航线,并探索“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包机”新模式,力争2025年实现年货邮吞吐量突破30万吨。
物流网络织就“经济血脉”:多式联运重构全球供应链
“粤新快线”的常态化运行,是中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枢纽正从单一运输节点向“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转变:
技术赋能降本增效:西安传化园区通过AI算法优化配送路径,使货车空驶率从35%降至18%;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应用北斗定位系统,实现班列全程可视化监控。
政策创新突破壁垒:海关总署推广“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使中欧班列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新疆自贸试验区试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单票货物通关时间缩短2天。
绿色转型引领未来:滴滴送货在西安投放200辆新能源货车,货拉拉推出“碳账户”激励司机节能驾驶,粤新快线班列采用可循环包装箱,年减少一次性纸箱使用超200万个。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其中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以快递为主)增速达12.8%。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3%以上的扩张区间,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长安城的驼铃阵阵到“一带一路”的班列轰鸣,从大漠孤烟到数字物流,中国物流人正以“人休车不休”的坚守,将“中国制造”送往全球,让“中国需求”链接世界。当“五一”的月光洒向满载货物的列车与货车,这条奔涌不息的经济大动脉,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丝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