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生态:黄河连续26年不断流 科学调度守护母亲河生命脉动

2025-08-14 08:12:25 来源: 综合人民网
8月12日8时,黄河最下游的国家水文站——利津水文站传来关键数据:实时流量达588立方米每秒。这一数字标志着黄河自1999年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已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8月12日8时,黄河最下游的国家水文站——利津水文站传来关键数据:实时流量达588立方米每秒。这一数字标志着黄河自1999年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已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以科学管理的实践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在气候变化与用水需求增长的双重挑战下,黄河以“水脉”的持续涌动,印证了水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26年不断流:水量调度的“中国方案”显成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全球泥沙含量最高、水情最复杂的大河之一。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与流域用水量激增影响,黄河曾频繁出现断流,最严重时下游河道干涸长达226天,对沿岸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1999年,国家授权相关部门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通过全流域水量分配、干支流控制断面流量管控、骨干水库联合调度等措施,构建起“以水定需”的管理体系。

  26年间,这一制度不断优化完善。面对2024-2025年度黄河流域来水偏枯、汛末骨干水库蓄水偏少的严峻形势,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动态调整用水指标、强化用水效率监管、推广节水技术等手段,确保每一立方米水发挥最大效益。数据显示,本年度黄河干流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223亿立方米,不仅保障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更支撑了粮食生产、能源基地建设等关键领域用水需求,为流域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水动能”。

  跨流域调水:破解区域水资源失衡难题

  在保障本流域用水的同时,黄河还承担着向华北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任。2024-2025年度,相关部门通过引黄入冀调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等工程,持续向河北、天津等地输送生命之源。其中,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已连续实施4年,通过黄河水与长江水的联合调度,千年古运河重现“水清岸绿、船行如梭”的生态美景,沿线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2米,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面对南四湖地区严峻旱情,一场跨流域抗旱应急补水行动紧急展开。8月4日,随着东平湖向南四湖补水通道关闭,历时13天、累计补水0.8亿立方米的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补水有效缓解了3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紧张,保障了湖区10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更通过维持湖泊最小生态水位,避免了湿地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

  生态补水:让黄河水润泽万物生灵

  黄河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领域,更体现在生态修复的深远布局中。2024-2025年度,相关部门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累计向乌梁素海、河口三角洲等关键生态区补水5.46亿立方米,推动重点区域生态功能持续改善。

  在内蒙古乌梁素海,3.74亿立方米黄河水的注入,让这片“塞外明珠”重现波光粼粼。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节律,补水有效稀释了湖体富营养化物质,促进沉水植物生长,为候鸟迁徙提供优质栖息地。而在黄河入海口,1.7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则助力河口三角洲湿地扩张,新增植被面积超1.2万亩,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沁河、黑河等支流的母亲河复苏行动也在扎实推进。通过修建生态护岸、恢复河道连通性、实施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曾经断流的河段重现潺潺流水,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未来挑战:在平衡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尽管黄河水量调度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流域用水需求持续增长等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未来10年黄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20%,这对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相关部门正加快构建“数字孪生黄河”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雨情、水情、工情信息实时监测与智能模拟,为水量调度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城乡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让每一滴黄河水都能滋养生命、润泽未来。

  结语

  从断流频发到长流不息,从生态脆弱到万物共生,黄河26年不断流的历史,是中国探索大河流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全民共治的理念正持续深化,母亲河必将以更健康的生命体征,奔涌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未来。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221.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