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2025-04-29 08:09:29 来源: 综合人民网
  ——五大革新举措强化国际规则对接,护航企业出海与产业升级  2024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五大革新举措强化国际规则对接,护航企业出海与产业升级

  2024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聚焦国际标准转化机制优化、版权合规强化、企业参与深化三大维度,提出建立国际标准全过程跟踪、12个月制定周期硬约束、版权政策双合规等五大核心举措,旨在推动我国标准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深度接轨,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国际规则倒逼改革:采标工作面临“三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态势趋严、国际标准范畴动态扩展以及ISO/IEC等国际组织对成员国采标要求升级,我国采标工作面临三重挑战:

  规则适配挑战: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明确要求成员国标准制定需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我国作为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核心成员,需加速履约以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等贸易规则的技术壁垒;

  效率提升挑战:现行采标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达18个月,较德国(10个月)、日本(11个月)等国长40%以上,导致部分国际技术成果转化滞后;

  版权合规挑战:202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报我国12项国家标准涉嫌违反版权政策,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暴露出采标文本公开与版权保护平衡难题。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是应对国际规则‘硬约束’的主动作为,更是服务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

  二、五大革新举措:构建采标工作“全链条”管理体系

  新《办法》从采标范围、流程管控、版权保护、社会参与、监督纠错五个维度构建制度框架,重点突破以下领域:

  明确采标范围与主体

  首次将国际标准定义为“ISO、IEC、ITU三大国际组织发布的标准及区域性国际组织确认的先进标准”,并将采标主体从传统企业扩展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组织、公共利益方”等全产业链主体。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联合电池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消费者协会共同参与国际充电接口标准转化。

  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

  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立项阶段需提交国际标准跟踪分析报告,制定阶段需每季度更新国际标准动态,报批阶段需附国际标准组织版权授权证明。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将上线“国际标准转化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全球30万项国际标准修订动态。

  设定12个月硬性周期

  将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从现行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其中立项审批不超过30天,征求意见不少于60天,技术审查不超过15天。对超期项目实施“黄牌警告-红牌退出”机制,2025年计划清理积压采标项目237项。

  强化版权政策双合规

  明确采标国家标准文本公开需同时满足《著作权法》和国际标准组织版权政策,要求在封面标注“本标准采用ISO/IEC XXX:XXXX标准编制,已获国际标准组织版权授权”字样。对违反版权政策的标准,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

  完善监督纠错机制

  建立“企业-协会-监管部门”三级纠错通道,企业发现采标标准与现行国际标准不一致时,可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交修订建议,技术委员会需在15个工作日内响应。2024年试点期间,已根据企业反馈修订采标标准17项。

  三、企业出海“通行证”:采标标准赋能产业升级

  新《办法》明确鼓励企业参与采标工作,并提出三大支持政策:

  技术认证便利化: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产品,在CCC认证、能效标识等市场准入环节可简化检测流程,检测周期缩短30%;

  政府采购倾斜:在公共项目招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2025年拟在5G基站、新能源装备等领域试点;

  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参与采标标准制定的企业,在专利布局、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提供专项指导,降低海外专利纠纷风险。

  “实施采标标准是企业突破贸易壁垒的‘金钥匙’。”浙江某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通过采用IEC 62941光伏组件国际标准,产品出口欧盟认证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个月,2024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42%。

  数据显示,我国已采用国际标准8372项,转化率达81.5%,但中小微企业采标率不足50%。新《办法》提出,2025年将在机械、电子、化工等10个重点领域建立“采标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查询、技术咨询、合规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预计可降低企业采标成本30%以上。

  四、制度创新引领开放: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

  此次修订标志着我国标准体系从“被动转化”向“主动引领”转型。市场监管总局透露,2025年将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国际标准提案,力争主导制定ISO/IEC标准5项以上。同时,与RCEP成员国建立采标标准互认机制,对采用双方共同认可国际标准的产品,实施“一次检测、多国通行”认证。

  “采标工作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战略武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指出,通过高效采标、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构建标准生态圈,我国将加速从“标准大国”迈向“标准强国”,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2025年6月新《办法》实施,我国标准体系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企业“出海抢单”、产业“提质增效”、国家“规则博弈”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637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