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首届中国—海合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蓉召开 共探核技术应用新未来

2025-04-23 08:11:45 来源: 综合人民网
  4月21日,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沙特、

  4月21日,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海合会成员国,以及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代表,共同探讨核技术在和平利用领域的广阔前景与深度合作。

  论坛上,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体系,涵盖医用同位素、加速器、放射源、核仪器装备、辐照应用及特色核医疗等近40个细分领域,形成了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生态。据权威测算,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自2015年的3000亿元起步,至2022年已逼近7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超过1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随着《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发布,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正步入快速扩张的新阶段。该方案明确提出,将围绕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瓶颈,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领军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在推动核技术应用科技创新方面不遗余力,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辐照灭菌技术大显身手,将医疗防护用品的灭菌周期从7至14天大幅缩短至1天以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同时,在同位素生产领域,我国成功实现了高比活度医用钴-60源的国产化,碳-14辐照靶件首次实现批量生产,标志着我国放射性同位素自主供应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在核医疗领域,我国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台国产重离子癌症治疗示范装置已投入临床应用,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也进入了临床验证阶段,预示着核医学诊断技术即将迎来新的飞跃。此外,多款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核医疗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论坛的召开,不仅为各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更为推动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探索核技术在和平利用领域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6306.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