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成果:国家林草局推进草原保护修复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2025-04-23 08:09:19 来源: 综合人民网
4月22日,国家林草局召开草原保护修复主题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草原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及面临的挑战。

  4月22日,国家林草局召开草原保护修复主题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草原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国家林草局通过构建草原监测、保护、修复、执法、草业、支撑六大体系,将草原保护发展纳入林长制考核,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提升了草原生产力,草原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对草原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面积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状况,也为农牧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过程中,国家林草局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草原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草原执法方面,国家林草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018年以来,各地累计立案查处破坏草原案件近5万起,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千余起。4月17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通报了6起毁草典型案例,形成了有力震慑。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为草原保护修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草原科学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同时,草原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年,国家林草局与内蒙古、西藏、青海三省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点带面解决制约草原保护发展的制度机制问题,取得了31项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为全国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在草原保护利用新模式方面,国家林草局积极创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挖掘草原生态旅游、自然教育、草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利用潜力。开展39处国家草原公园和18处国有草场试点建设,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12处“红色草原”,探索建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草原保护修复的内涵,也为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尽管全国草原生态状况已走出低谷,实现了由本世纪初的“整体恶化”到当前“整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持续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未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深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和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630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