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正式印发,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为未来十余年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的阶段性目标,届时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农业农村现代化站上新台阶。在粮食安全方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1.4万亿斤,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固防线。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也将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育种攻关成果显著,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是另一大亮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得到延伸拓展,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生产模式,而是向产业化、国际化迈进,在全球农业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将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此外,脱贫攻坚成果将得到巩固拓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七方面重点任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这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让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让中国农业走向世界。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规划从压实责任、保障要素等多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把农业强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强化规划、项目、资金、要素间的有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分类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发展。
展望未来,规划明确到2035年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令人振奋,激励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