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一份震撼人心的报告数据揭示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强劲势头与无限潜力。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达409家,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占全球近30%,这些企业或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作为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第二届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汇聚了全球目光,共同见证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崛起。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详细描绘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图景。其中,估值超100亿美元的18家超级独角兽企业,以仅占4.4%的数量,贡献了中国独角兽企业43.6%的估值,彰显了头部企业的强大实力与引领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核心聚集地,以115家数量和5949亿美元估值位居全国第一,连续四年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百家,已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孕育地和集聚地。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呈现出智能主导、赋能发展的显著特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成长迅猛,近1/3的独角兽企业来自以大模型、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领域。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更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北京的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新赛道布局引领未来趋势,新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新变革,新场景应用激发经济性动能。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发展,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目前,北京共有孵化机构500余家,其中标杆孵化器25家,国家级孵化器69家,参与的投资基金超过500亿元,已孵化独角兽企业30余家。同时,北京还有48余家特色产业园,集聚了50余家独角兽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此外,北京还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医药健康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政策,发布了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前瞻布局了细胞与基因治疗、6G通信、量子信息、新型储能等20个新领域、新赛道。这些举措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展望未来,中国独角兽企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潮流。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独角兽企业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