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科技精英、企业家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政策导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透露,工信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以引导未来产业科学精准布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工信部围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清洁氢等领域,组织了一系列未来产业创新任务,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应用产品。
据介绍,工信部已支持企业研发了包括人工智能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眼镜在内的百余款创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代表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便捷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同时,为推动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工信部还将这些创新产品纳入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范围,鼓励消费者更新换代,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低空装备领域,工信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无人机等低空装备发展迅速,已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信部已组织完成了1000多个无人化、智能化低空装备的备案工作,预计在未来5年内,无人机的数量将突破千万架,为农业、物流、救援等多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工信部副部长谢少锋指出,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未来产业的“1+N”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总的产业政策框架,“N”则是指针对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具体领域的专项政策。通过制定出台这些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引导未来产业科学精准布局,推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同时,谢少锋还表示,将持续开展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的评选和揭榜挂帅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通过打造一批国之重器,提升中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本次“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也为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相信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的未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