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求,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国家标准供给力度,新发布了320项公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截至目前,公共安全领域已累计研制和发布了超过4000项国家标准,为构建高水平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标准支撑。
图片来源:
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的推动下,公共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强制性标准在保障群众身边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应强尽强、能强则强”的原则,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优先推进了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标准更新升级,快速修订并出台了燃气管阀、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灭火器、防火门窗等重点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2024年,新增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达到82项,同比增长高达95.2%。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还积极协同相关部门,从现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中筛选出高处作业、粉尘防爆、油气长输管道、个体防护装备等41项标准,将其转化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推动了一批矿山安全、消防救援领域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以满足安全保障标准的紧急需求。
在事故灾害隐患治理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主动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查找标准需求,加紧部署并修订了重大火灾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新标准将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暴露的致灾因素纳入直接判定要素,新增了10类典型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22项隐患直接判定条款以及39条整改要求,显著提升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同时,制定出台了特种设备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明确了47项重大事故隐患情形,便于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为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还下达了应急预案编制、突发事件演练、灾害风险评估、救援物资配备等事故灾害风险防范的国家标准计划15项,并批准发布了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分类、管护使用等国家标准6项。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公共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
结合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快了防爆电气、钢丝绳等重点产品安全标准的升级,更新修订了化工企业危险源监控预警、火灾探测报警、防火分隔、自动灭火设备等安全基础设施标准22项。通过实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新制定出台了《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等16项个体防护强制性国家标准,为重点领域个体防护管理提供了配备、执法和监管依据,惠及了2700多万名劳动从业者。
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标准体系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大力推进法庭科学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了法医鉴定、DNA测序、毒品检测等刑事技术领域国家标准13项,规范了证据收集、固定和判断等各个环节,助力提升了执法办案质效。同时,针对社会治安防范,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生物特征识别等现代化安全防范技术国家标准,修订完善了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等道路交通管理国家标准,为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进一步织密筑牢公共安全标准网。通过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支撑。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有效推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