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破解居家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2025-03-05 08:11:44 来源: 编辑网
  近日,民政部正式发布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国家层面首部针对家庭养老床位的行业标准,标志着

  近日,民政部正式发布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国家层面首部针对家庭养老床位的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破解居家失能老人照护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图片来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其中超过40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面临着严峻的专业化照护需求。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应对这一庞大群体时显得力不从心,而机构养老又因为资源有限、费用高昂等问题难以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愿望,又能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多地已经开始了家庭养老床位的试点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等方式,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各地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上存在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质量评估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基本规范》的发布,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规范从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为各地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它不仅要求服务机构具备专业的照护能力和服务质量,还强调了科技在居家养老中的支撑作用,鼓励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例如,《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为家庭养老床位配置紧急呼叫、用药提醒等智能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一些先进的养老机构已经开始实践这一要求,为家庭床位加装了生命体征监测床垫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并将数据实时同步至子女手机和社区平台,实现“风险早预警、响应零延迟”。这种“隐形守护”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照护的负担,更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居家养老在专业性、连续性上的不足。

  当然,家庭养老床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家庭三方的协同发力。《基本规范》中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等方式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同时,为了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还积极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对于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则要求加大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专业技能。

  《基本规范》的发布,不仅是对当前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更是对未来养老服务发展方向的引导和规范。它用制度创新回应了民生期待,用专业服务守护了老年人的晚年尊严,让“在家养老”成为了一种有品质、有温度的生活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市场、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家庭养老床位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5814.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