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联合召开了一场旨在深化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推进会。此次会议聚焦于总结机制启动以来的工作成效,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4年10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效统筹下,以及相关部门、银行机构的紧密配合下,这一四级工作机制迅速搭建并有序运行,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过5000万户,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小微企业对资金渴求的回应,也是政策落实力度的直接体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走访活动直接促成了超过10万亿元的授信额度,为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已接近7万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持续经营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支持,也彰显了政策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的实质性进展。无还本续贷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有效减轻了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时的还款压力,保障了其资金链的稳定,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中,相关部门领导强调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担当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形壁垒,确保这些企业能够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健康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创新力的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因此,持续优化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首先,要加强互学互鉴,总结并推广各地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宝贵经验。通过分享成功案例,激发更多地区的创新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更大效能。其次,要紧密围绕“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目标,持续优化融资服务流程,确保政策红利能够迅速、准确地惠及广大小微企业。
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加大企业走访力度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深入一线,主动了解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跟进协调解决其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水平,不仅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还要在业务拓展、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企业增订单、拓市场,增强其持续经营的能力和动力。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持续优化,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小微企业将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